• 33阅读
  • 0回复

美的:总裁也没有公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7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市场竞技

美的:总裁也没有公车
本报记者彭嘉陵
  记者近日到广东顺德美的集团采访,该集团新闻中心的人员到广州机场来接我们时,打了一辆出租车到30公里外的顺德。记者以为他们的车不方便,没有在意。离开美的时,听见主管宣传的董小华先生打电话给集团汽车公司要车:“不能再便宜了?那我们到外面去要好了。”
  董小华对记者说,美的的汽车全部社会化了,原有的汽车队变成了出租车公司。不管谁要车,一律按市场价格结账。如今,美的已经没有一辆公车了。“你们何享健总裁的车总该是公家配的吧?”记者不相信。“我们何总的车也是私车。”小董肯定地说。
  记者了解到,在美的,不仅没有公车,也没有食堂,没有清洁工,所有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企业就是企业,只管生产和经营,不承担社会职能,没有多余的岗位和工种,不养闲人。
  所有生产单位改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所有服务单位一律企业化经营
  美的发展到1997年时,年销售收入达到30多亿元,可以说已具有一定实力了,但相比于其他家电企业,显得并不太快。分析深层次原因,美的发现,下属各部门的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美的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将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同许多国有和乡镇企业一样,多多少少带有大锅饭的痕迹。
  这种体制必须改变!为此,美的参照西方企业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内部经营机制,实行事业部制,使下属各个经营单位从研发到生产、销售一条龙,说到底,就是给下属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如今,美的集团下属的五大事业部正在改为独立的法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对集团所有服务性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所有服务都实行市场化结算。这才有了没有公车、没有食堂、没有清洁工的结果,也不再分配住房。
  事业部制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1998年当年,预计生产空调68万台,结果销售了96万台,集团销售收入突破了50亿元。1998、1999、2000连续三年,美的销售收入一步步跳高至50亿、80亿、105亿元。三年三大跳,可谓惊人的发展速度!
  政府不持股,企业经营者持股
  1992年美的成为我国乡镇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时,核定北蟯镇政府拥有4000多万股。后来通过配送股,到2000年时达到1.2亿股,占美的总股本的22%左右,是美的集团最大的股东。1993年起,顺德市开始在北蟯镇进行产权改革试点,镇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已一步步退出。从2000年起,镇政府更有意将美的股份逐步转让,而且是彻底地转让,不留尾巴;而美的集团也有意回购股份,以便让集团经营者持股。双方一拍即合。经过协商,去年镇里将3000万股以每股2.95元的价格转给了由美的经营层投资设立的美托公司,兑现资金8000多万元,使经营者有了自身的利益。今年镇里又将所有股份全部转给了美的和当地一家金融机构。
  美的效益不错,政府主动放弃股份,是不是把到手的肥肉给丢掉了?北蟯镇镇长崔健波对记者说,从目前来看,转让股份,政府吃了亏,但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完全是两码事,如果政府坚持持股,对企业经营指手画脚,而政府又不太懂企业经营,长久下去,对政府和企业双方都没什么好处。再说,从长远来看,企业有好有坏,我们转让股份,实际上相当于转让了风险。而且,政府还从股份转让中获得了将近10倍的收益。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后,给企业更大经营自主权,企业发展了,壮大了,税收还是在镇里。企业发展,政府收税,这才是政府和企业应有的正常关系。
  让企业真正成为企业,这也许是北蟯镇政府近些年的真实想法。美的一步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90年代初,美的年销售收入刚过2亿元,制定“八五”规划时,觉得20亿元的销售收入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可没想到,1995年达到了25亿元,1997年达到了30多亿元,2000年达到了105亿元!利润5个亿!美的也从单一的生产电扇的企业,发展到空调、热水器、灶具、小家电等门类齐全的大型家电企业集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