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买书“补牢”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30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大象书话

买书“补牢”记
左梦魁
  季羡林先生曾谦虚地说他愿意加入“爱书如命的人”的行列。后生如我辈学识浅陋,终生孜孜以求亦不敢望那些坐拥书城的学术大师们的项背,但那爱好的确是真的,即爱读书。爱读书,就好买书。为了买书,差不多每个周日都要到书店去逛一回。特别是有了出差外地的机会,更不愿轻易放弃逛书店的安排。每到一地,总要挤出时间去书店看一看,如果因为日程安排紧张而未去书店,对我来说,那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与买书相伴的,有乐趣,也有烦恼,或叫自找的麻烦。比如说,你买了一本装订错误的书,一本破损的书,一本翻脏了的书,是耐着性子不吭,还是找书店或出版社调换?我的态度是,只要有可能尽量调换。我把买书后的调换看作是“亡羊补牢”。这里,就让我来说几件“补牢”的经历吧。
  1996年春,我从贵阳买回一本《新编京剧大观》,不料过了一年后阅读时发现缺了三十个页码。于是,我急忙往出版社写信说明情况。还好,正在我等待出版社回音,准备寄去装订错误的书时,一个月以后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新书。出版社对读者的信任令人感动。同年暑期,我到承德开会,在书店见到了庄则栋的书,一看是享誉世界的乒坛冠军庄则栋自己写的,加上他那驰骋乒坛的经历和与异国恋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便掏钱买下一本。待回家细细阅读时才发现有了与贵阳购书时的同样遭遇。无奈,还是给出版社写信作了调换。
  两次调换书的麻烦,没能使我接受教训。我呢,一如往常逛书店,一如过去照买不误。1999年春,我到北京学习期间,在中国美术馆附近的韬奋图书中心买了一本《古代汉语词典》。带回家一细翻,才发现内中四个连着的页码有皱折,把字叠压住了,只能小心翼翼地用手抚平才能阅读。给出版社写信调换吧,像块砖一样的书的邮资也是一笔值得计较的开支。转念一想,北京离我所在的城市也不算远,等着有人进京办事再说吧。过了不久,这种机会还是等来了。事后,据那位受托的同事讲,到了书店,售货员大概是怀疑我是用一本盗版书去骗人家的正版货吧,说什么也不给换,非得让他去找附近的商务印书馆碰运气。印书馆的服务人员将那本词典“验明正身”,证实“确系己出”,才予以调换,并以一册印制精美的小挂历相赠,不但换了书,还得了一个意外的喜悦。
  去年暑期有一天我去书店,发现了一本《李锐其人》。然而,只剩一本,且脏乎乎的,实在不应再出售了。我便去找售货员打折。岂料,人家一看你真心想买,越发没了商量余地。无法,我还是咬咬牙买回来了。它那封面、毛边脏乎乎的汗渍、指印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在随后阅读时又发现了连续有六个页码残破,不仅是一本脏书,而且是一本残书,心里那个腻歪就不用说了。待我读完后,给出版社去信要求调换。我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拉拉杂杂谈了几次买书“补牢”(调换)的经历,主要是想借此表达这样一个愿望:出版社要出精品,精品不仅指书的选题、书的内容,而且也包括印刷、油墨、排版、用纸、装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