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开阔思维视野洞察理论真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04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而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必将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只有以纵深的历史眼光、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开阔思维视野洞察理论真谛
张国祚
  紧密联系国际国内新形势,从时代的高度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大局来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我国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同时,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我们党的队伍状况、所处的地位和环境、面对的形势和任务,不仅与建党之初,就是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在新的世纪,如何在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国情复杂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的确是中国共产党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要想不负历史的重托,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八十年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行动指南。它既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也为我们观察形势、判断是非、开展工作,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完善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相伴而生,相互制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生产方式,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总是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生产力就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反之,就会徘徊不前,甚至遭到破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里所说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均属于上层建筑,均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这里所说的“规律”即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那种适应当时当地现有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且能满足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正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进行认真思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科技含量。
  总结历史经验,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来理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的一切胜利,说到底都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切失误,说到底都是因为偏离了这个指导。因此,适应当代中国经济基础的先进文化,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指引的文化发展趋势和要求。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的国内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既要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又要具有中国风格和气魄;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和发展;既要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又要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既要给人以精神动力,又要给人以智力支持;既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又要尊重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既要坚持“二为”方向,又要贯彻“双百”方针;既要唱响主旋律,又要满足广大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因此,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事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而且事关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从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与党的社会基础广泛性相统一,从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来理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个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人民当然包括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也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个历史使命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的。这两个“不能忘”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三个“一致性”,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同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完全是一致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把坚持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同坚持党的社会基础的广泛性统一起来,既有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也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显然,那种认为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会否定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顾虑是不必要的。另一方面,这里所说的“根本利益”,主要是指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但是,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眼前和局部,就没有长远和全局;只为眼前和局部,同样没有长远和全局。因此,一方面,决不能牺牲长远和全局利益来迁就眼前和局部利益,同时也决不能把眼前和局部利益同长远和全局利益完全对立起来。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处理得好,也有利于发展长远和全局利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以政策的形式体现“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的辩证统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必然不断提高,其根本利益必然得到越来越好的维护。同时也要看到,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必然发生变化,难免使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受到暂时的冲击。尽管这部分群众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是,维护好这部分人眼前和局部的利益,同样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遵循唯物史观,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标准来深刻理解“三个代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经济、文化、政治是构成社会形态的三大要素。经济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看,它决定着文化和政治的基本形态。文化是引导社会发展变化的灵魂,从功能上看,它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是维系社会政策导向、基本框架、运行方式、法律制度的保证,从实质上看,它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它体现着文化的思想观念,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这三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缺一不可的系统框架。因此,“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内在统一、相互制约、不可分割。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不能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就不能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不能提高最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不能增强他们的先进文化素质,也不能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不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充分调动生产力中人的积极性,就不可能使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先进思想文化的导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需求和活力。因此,坚持“三个代表”,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而进行科学决策的指导思想。我们制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都应该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出发来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创新价值
  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在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否则也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江泽民同志说得好:“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新的实践理论创新的结晶,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我们党最新的理论创新的结晶。“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把加强党的建设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相互贯通起来,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同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同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第一次把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就其思想内涵和精神要义来看,完全可以说,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集中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所有这些,正是“三个代表”理论创新不同寻常的新意所在,是其重要的创新价值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