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四化”与“四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04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四化”与“四才”
田力夫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怎样才能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不断地培养和造就这样一大批领导人才呢?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的,“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
  对于领导人才的成长来说,“识才、用才、爱才、聚才”这“四才”讲的是外部条件,但却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从历史上看,任何领导人才走上一定的领导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他人的“识”与“用”,
  特别是有权用人的领导者的“识”与“用”。想当年,假如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等良臣猛将没有刘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就不可能在群雄并起、“三国鼎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假如项羽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善于“将兵”的韩信等众多人才就不会“弃楚投汉”,他自己也就不一定会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领导者对人才的态度不同,导致了人才的不同境遇和领导事业的不同后果。有鉴于此,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才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领导是一个系统。一方面,任何领导人才个体不可能脱离领导系统而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首先进入一定的领导系统,在系统中谋取一个适合于自己的领导位置,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任何领导系统都需要新的领导人才给予源源不断的补充,以保障系统的整体优化,实现系统的预期功能。这其中,领导系统是否具有合理接纳新的领导人才的机制至关重要,而这个机制的形成则取决于那些已经进入领导系统并受到重用即代表领导系统有权用人的“领导干部”。没有适当的温度,鸡蛋无论如何也不能孵化出小鸡;能够“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领导干部,就是领导人才生长所必需的“适当的温度”。没有新鲜血液的不断供给,生命就会衰亡;能够“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领导干部,就是为领导事业提供新鲜血液的供给站。
  自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建设要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以来,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干部“四化”方针,就不会有一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领导人才的涌现,也就不会有今天这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化”方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视和重用,人才外流、人才受压抑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结果使领导事业受到不应有的损害。究其原因,就在于那里的领导干部缺少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不了解人才可贵,也不懂得人才科学。实践表明,如果领导干部做不到“识才、用才、爱才、聚才”,那么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既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必备的素质。领导干部能否做到“识才、用才、爱才、聚才”,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而主要是一种系统行为、组织行为,直接关系党的事业的盛衰兴亡。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是一代人或几代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许多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是我们的事业永远需要的。为了尽到这个责任,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及“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能力和水平。唯有如此,干部“四化”方针才能得到全面贯彻,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远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