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期盼悬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0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漫笔

期盼悬念
杜永道
  老北京对京剧的悬念效应像吃炸酱面、臭豆腐,喝二锅头那么上瘾。
  有人想听谭鑫培的《碰碑》,票早卖完了,就买了张“蹲票”,蹲在桌子底下听。悬念释解处,从桌下伸出头来高喊:“好!”更神的是,为了听胡喜禄的《玉堂春》,有人竟买了“挂票”,把板凳拴在红楼栏杆上,骑着凳子在空中瞧。戏楼上下人山人海,中间“挂”的戏迷大声喝彩,戏剧悬念引来多么奇妙、火爆的场面啊。
  关汉卿是深谙悬念效应的戏剧大师,他的作品总是力争使观众尽快“入戏”:先以洗练的手法交代情境和人物,随即迅速以强烈的悬念,牢牢抓住观众。
  《窦娥冤》第一折,窦娥一出场,便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生存危机——刁恶的张氏父子欲强行入赘,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善良懦弱的小寡妇如何应对?她的命运如何?悬念一下子攫住观众的心。《蝴蝶梦》中,凶顽的贵族葛彪,三拳两脚打死王老汉,三兄弟拿住凶手,却不小心将他打死。闯下弥天大祸的王氏兄弟遭遇怎样?母亲让哪个儿子抵命?顿时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悬念是戏剧的筋脉。没有周家激变与危机造成的层层悬念,就没有曹禺的扛鼎之作《雷雨》;没有哈姆莱特解决总悬念的延宕,就没有莎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
  戏剧的悬念效应何以如此之大?因为它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中,观众一方总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感觉。悬念提出一个吸引人的问题,却不马上解决,抻着你,让你着急、期待、思忖,瞪大双眼,屏气息声地观看。一波三折后,悬念化解,千斤石头落地。这时候,人人痛快淋漓、个个心怀激荡,有的还感慨万千。有时,又让观众感受到某种柔婉细腻的情怀。譬如《茶馆》幕启,牵挂茶馆兴衰的同时,也想欣赏舞台上旧时代的风情画卷;《渴望》连播,担忧女主人公命运的同时,追寻着峥嵘岁月里自己青春年华的匆匆脚步。
  总之,悬念演绎时,观众心上始终维系着一个“情”字,掀动着“情”的波澜。剧作悬念透射出“知+情”的双重魅力,具有双重审美价值。观众在悬念运动中,同时获得了双重享受——悬想满足与情感享受。
  值得注意的是,保持悬念运动的连续性,戏才能成为一块紧紧吸附观众的磁石。平时看电视,老叹息有些电视剧的悬念时断时续,大大抑制了戏的悬念效应。悬念发展的节骨眼,人物一见面,对话冗长,且绕着悬念走。好像当事人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漠不关心似的,不合常情、常理,极大地削弱了剧作的感染力。作者苦心经营的悬念,被“淡化”了。或者,屏幕上的剧情向枝节蔓延,悬念主线进展缓慢,步履维艰,剧作显得拖沓、沉闷,让观众腻烦,忙换频道。
  悬念效应取决于悬念质量。悬念质量是戏剧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悬念质量不仅包孕悬念是否引人入胜、环环相扣、连续贯通,还涵盖了悬念的立意,即有积极意义、能引起观众共鸣和思索等。悬念质量深刻地影响着观众对遥控板的操作。
  期盼更多的悬念质量上乘的电视剧登陆荧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