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草原歌手”印洗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07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草原歌手”印洗尘
刘文斌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一个神奇的摇篮那是一只雕花的马鞍在草原上世代相传……”歌曲《雕花的马鞍》从这里把人们带进草原恋情。这是一首在内蒙古家喻户晓的歌曲,词作者印洗尘被誉为“草原歌手”。
  “草原歌手”印洗尘是汉族,但他长期在内蒙古草原上生活、学习、工作,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美妙而又神奇的土地,并将一首首深情的赞歌献给草原。其代表作《乳香飘》、《雕花的马鞍》等,插上音乐的翅膀,随着歌唱家的歌声飘向神州内外。
  印洗尘以草原为题材的歌词,不但以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幅奇特而迷人的草原风景画、风俗画,而且立足于时代的制高点,记录了草原的历史变迁。他写记忆中童年的草滩:“有妈妈煮沸的奶茶,一半是香甜,一半是辛酸;有姐姐低吟的歌声,诉说着苦楚,诉说着梦幻。”(《童年的草滩》)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美丽的草原上又增添了新的景观:“在那草浪翻滚的地方,马达在欢快地歌唱,在那彩云飘荡的地方,有我们巍峨的厂房。”(《我的家乡珠日河》)这些闪烁着时代光辉,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歌词,无疑会激发人们对辽阔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印洗尘对蒙古族牧民的生活十分熟悉,这使得他写起这方面的题材来得心应手。他常常选取草原上的一景一物,去反映牧民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在《雕花的马鞍》中,抒情主人公将“一副雕花的马鞍”称作是自己童年时的“摇篮”,“马背给了我草原的胸怀,马背给了我牧人的勇敢”;“马背给了我劳动的欢欣,马背给了我青春的信念”。这里,歌词不仅借马鞍这一牧民日常生活中极普通的用具,反映出马背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而且颂扬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美德和坦荡、豪爽的性格。歌词中“蕴育了多少民族的骄傲,编织了多少理想的花环”两句,则使人联想到蒙古族以往曾在马背上创建的那些光荣历史,以及这个民族辉煌的未来。
  印洗尘的歌词,语言既清新、质朴,又凝练、典雅。他汲取了我国古典诗词和民歌中常用的对仗、排比、比兴等艺术手法,形成其浓郁的民族风格。
  在《草原人家》中,这种风格得到了充分体现。“一片碧绿的草地上,流淌着湛蓝的清泉;一座银白的蒙古包,飘荡着香甜的炊烟;一辆古老的勒勒车,讲述着跋涉的从前;一首马背上的歌谣,唱出崭新的今天。草原人家,你有老人舒心的微笑,你有孩子美丽的梦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