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08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编者的话:中国人学学会(筹备)和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人的全面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首都理论界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刊登两位学者在会上的发言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袁贵仁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内容,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我国,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把人的全面发展从共产主义延伸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青少年学生扩展到广大人民群众。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广阔前景。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也被提到了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有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江泽民同志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因此,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利润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人的发展服从于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经济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不仅体现在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上,而且体现在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在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的时候,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是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丰富和发展。
  以往,我们的理论研究也讲人的发展,但常常是把人的发展包含于社会发展之中,以为社会发展了,每个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因而在很多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或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实,这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全部,而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有这些,都特别强调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的并列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唯物主义历史观既要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研究人的发展的规律,更要研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规律。这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视野。
  马克思早年提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说,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了全面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内容是提高“素质”,同时也就明确了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