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美政府为何放微软一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11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政府为何放微软一马
本报驻美国记者王如君
  美国司法部9月6日宣布,不再要求分拆微软,也不再坚持针对微软将互联网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的行为进行反垄断的诉讼请求。这一决定使沸沸扬扬4年之久的微软垄断案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美国媒体评价说,布什麾下的司法部从克林顿政府时代的立场转了“180度的大弯”,“比尔·盖茨赢得了一场静悄悄的胜利”。
  美国司法部的声明长度不过6小段,措辞不温不火,表示出明显的让步倾向。据报道,这是司法部反垄断负责人查尔斯·詹姆斯在向白宫和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汇报之后而作出的决定。曾经如火如荼的那场美国政府与微软的大官司,如今被一纸简短声明化解为过眼烟云。
  美国政府何以要放微软一马呢?这是连日来舆论界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此间分析家认为,第一,布什政府改变了克林顿政府反微软垄断的强硬立场,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不同于前任“铁娘子”雷诺,采取的是更为保守、对企业更为友善的政策。其实,布什在去年竞选总统期间,就表示过不赞同分拆微软的主张。布什入主白宫后,大官小官换了一大批,改变前政府“不拆微软不罢休”的立场已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立场变化这么大。
  第二,反微软垄断案久拖不决,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僵局。司法部此次决定明确表示要寻求一种有利于消费者的“快速、有效、确定”的解决方案。自从1998年5月,司法部与19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诉微软垄断以来,辩控双方在法庭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案情一起一伏,波诡云谲。去年4月,地区法院法官杰克逊判定微软垄断,7月下令将微软一分为二。而今年6月,上诉法院又推翻了杰克逊法官分拆微软的判令,并因其行为不当而取消了他主审此案的资格,并将此案驳回地方法院重审。案子在法院间如此来来往往,恐怕闹几年也难了局。与其强硬走入死胡同,不如退一步以寻求出路。这是美国司法部作出最新决定的初衷。
  第三,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美国政府必须“快刀斩乱麻”。历史上分拆美孚石油公司以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时的社会环境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就在美国政府与微软大打法庭之战的时候,互联网技术却是日新月异。连微软即将推出的视窗XP也是瞄准了网络的重心。一旦视窗操作系统成为次要的配件,反微软垄断的理由也就失去了意义。
  退一步说,如果硬要分拆微软,万一造成真像微软所说的“扼杀了创新、损害了消费者”的后果,布什政府就要承担“阻碍科技进步,损害经济发展”的骂名。
  第四,微软强大的公关、游说攻势以及政治投资产生了效用。自1998年以来,微软为了打赢这场官司,一方面重金聘请名律师在法庭上寸步不让;另一方面则在法庭外下了功夫。为了改变过份强硬的形象,盖茨辞去了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重任,擢升人缘较好的巴尔默上任首席执行官与政府方面和客户打交道。同时,微软还请一些能量极大的说客向国会和政府游说,据说基督教协会前主席里德、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前主席巴布尔等就曾出力不小。微软去年向游说集团所付的费用至少有600多万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微软这几年加大了政治投资。据华盛顿的一家研究公司统计,1997年,微软向共和、民主两党及其政治竞选人的捐款不足10万美元。而2000年,微软的政治捐款达到了610万美元,其中2/3捐给了共和党人。布什政府与各大企业关系深厚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所以,微软如今得些实惠也并不令人十分意外。
  目前,美国司法部声称:“缩减此案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有效的矫正措施。”微软也表示“继续致力于解决此案的遗留问题”。从这一点来看,双方大有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前不久任命的新主审法官科琳·康拉尔—克苔利近日要求辩控双方本月中旬提出解决争端的报告,21日重新开庭审理此案。如果诉讼双方达不成彼此接受的解决方案,这场官司看来还得打下去。
  (本报华盛顿9月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