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巴西农民 期盼耕者有其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12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西农民 期盼耕者有其田
本报驻巴西记者张卫中
  9月4日,2000多名“无地农民运动”组织成员在首都巴西利亚集会,要求政府加快土地改革步伐。无地农民问题再次成为巴西的新闻焦点。
  巴西“无地农民运动”组织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在巴西南部地区活动,军政府时期,政府实行人口迁移,将一些无地农民安置到偏远的亚马孙地区,引起不满。1984年1月,“无地农民运动”正式脱离教会,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20年来,“无地农民运动”一直要求社会公正,实行耕者有其田,队伍扩大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巴西“无地农民运动”抗议活动频繁,有时甚至有过激行为。他们不仅多次入侵私人庄园,还拘押土改局官员,阻断国道,向政府施压,并多次侵占公共楼宇、“造访”大型商场,到市、州甚至联邦政府办公地示威游行,严重影响巴西社会治安。
  面对无地农民的土地要求,巴西政府一直寻求在宪法秩序范围内解决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995—2000年间,巴政府通过没收非法土地,开垦新地等措施共向无地农民提供了1894万公顷土地和103亿雷亚尔(约151亿美元)的农村贷款,安置了48.2万农户,是1994年以前30年间安置人数的1.2倍。
  然而,巴西土地高度集中,土地私有政策严重阻碍了巴西土地改革进程。约占人口1%的4万个家庭占据了巴西一半以上的土地,而450万个家庭为“贫为立锥之地”。政府用购得的土地安置无地农民只是杯水车薪。近几年来,由于巴西政府财政拮据,无力进行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另外,被安置农民虽获得小块耕地,但缺少资金购买种子、化肥,仅靠简单耕作,收入微薄。今年6月以来巴西东北部地区又遇干旱,有些地方颗粒无收,社会已出现不稳定征兆。
  巴政府现已改变传统做法,在一些地区已开始引导被安置农民选用优良品种,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多渠道致富。一些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如养鸡、种水果、蔬菜,并形成了市场营销网络;有的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兴办手工业工厂。这部分弱势人群正逐渐摆脱贫困。今年8月,巴西政府宣布在全国建立土地登记公共系统,以监控土地买卖,并将争取更多的土地资源,满足无地农民的土地要求。政府还在教育、卫生和培训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防止已安置农民重新流入城市。(本报巴西利亚9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