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不同文明交流:中国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1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不同文明交流:中国的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五千年而从未中断,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外来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这种影响表现得最明显,一是汉唐,二是近代。
  汉唐时期中华文明的空前繁荣,一方面深深植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和文化积累的沃土,另一方面也是中外文明和各民族文化频繁交流融合的结果。著名的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始于中国内地,经中亚、西亚而到达欧洲。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海上的丝绸之路。汉唐时代是丝绸之路最繁荣和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吸收外来文明因素最积极、最富成效的时期。中国不仅吸收了外来的物质文明的成就,而且也接纳了其他文明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宗教的传入,特别是从印度传入佛教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据有关史料,约在公元前2世纪,佛教开始传入现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经过好几个世纪的努力,多达数千种佛教典籍被译成汉文,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翻译工作,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同时,中国人对佛教也不局限于翻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加以自己新的理解和诠释。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社会情况和需要,适应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佛教本身也逐渐实现了中国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中吸取了一些成分,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推动了佛教向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传播和普及,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佛教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而且在文学、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绘画等各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已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像敦煌、云冈、龙门等著名的石窟艺术,已成了举世公认的中华文明的瑰宝。通过文化交流,中国佛教还传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对这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的一个突出的例证。
  另一个例证是西方文明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从13世纪中期起,来中国传教、经商的意大利人相当频繁,但向中国比较系统地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是从利玛窦开始的。当时由基督教传教士带来的“西学”,对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为中国的学术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遗憾的是,后来由于清朝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外部世界隔绝,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中断了很长一个时期。到19世纪,由于外国的侵略和中国在鸦片战争及其他历次战争中的失败,中国人才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落后,试图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道。一些西方重要思想家的学说和理论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也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和热烈响应。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有力冲击和各种西方思潮的强烈影响下,发生了改变整个近代中国面貌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科学和民主作为口号,对中国的封建制度和传统思想进行尖锐的批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新中国诞生同西方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切相关。
  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处理好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汉唐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文明发达,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基本上是在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情况下进行的,有利于互相尊重和相互吸收。近代以来的中西文明间的交流则不同,往往充满着尖锐的矛盾和冲撞。因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明通过火与剑涌入中国,中国处于受人宰割的屈辱地位,失去了过去引以自豪的文化优越感和尊严。
  最近20多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全方位向世界开放,积极地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经验充分证明,加强同外国其他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本国原有的文明。(附图片)
  图为南非具有黑人部族传统风格的建筑。
本报记者温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