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国家标准《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于九月一日起实施——查处“黑心棉”有了法律依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2
第2版(要闻)
专栏:标本兼治规范秩序

  国家标准《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于九月一日起实施——
查处“黑心棉”有了法律依据
本报记者白天亮
  触目惊心“黑心棉”
  人们常说“雪白的棉花”,怎会想到,有人竟用粘满细菌、病毒的废旧棉做填充物,制成棉衣、棉被甚至孩子用的棉毛玩具。
  今年春天,质量检验人员在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市场里检查棉被。被罩一拆开,一股烟尘喷了出来,呛得周围的人直闭眼;用手去捻,皮肤都觉得刺痛。这样的棉被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在市郊的小黑河村,有个典型的“黑心棉”加工点:一排简易房、几台旧机器,这就是车间;烂布头、烂被褥、烂棉絮,这就是原料;棉絮上还沾有尿斑、血渍,加上外包装,就变成了“军用被褥”、“高级绒毛毯”。这种棉制品,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大中专院校、幼儿园、福利院,甚至被作为救灾物资,送往灾区。
  据分析,近期市场上劣质棉制品多起来,主要是因为从去年以来,棉花价格上涨较快,一些人为牟取暴利,在棉花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先是不用棉花,改用棉短绒,接着开始用落棉,然后收购废旧棉,最后什么钱也不想花,就用垃圾棉,包括各种生活垃圾棉、医用废弃棉。
  缺乏标准,查处受阻
  中国纤维检验局法规处的人员曾为“再生棉”如何界定争执不下。原来,四川省发现一批棉制品,用抱合力极差的棉短绒作内胎,这种棉被,用不了一两个月就会断裂。但生产商说“再生棉”
  就是这个样子。如何界定这批产品?四川的质检人员到中国纤维检验局咨询,法规处的人查遍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也说不好“再生棉”究竟是不是合格品。说它是合格品吧,它质量实在太差,谁家买棉被只用一两个月?说它不合格,又没有技术依据。最后,连法规处的人员也观点不同,一方认为尽管没有相应的标准,但质量差是有目共睹的,应当作假冒伪劣产品加以查处;而另一方则认为,现在讲依法行政,没有法律依据不便查处。
  法律依据的确是太重要了。而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一个絮用纤维制品的国家标准,只有“棉胎”等单项行业标准和一些零散的地方标准。技术法规不健全,让“黑心棉”的生产者钻了空子,也让监督者底气不足、无从下手。
  江苏一位质检人员曾谈到,没有标准,怎么判定合格不合格?从法律的角度讲,被查处者还可能反过来质疑质检人员,你的判定依据何在、有没有查处的资格。有些“黑心棉”的生产者表示,我们有自己定的企业标准,产品符合企业标准,应算作合格品。企业标准可能定得低,但絮棉制品从来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怎么定是企业说了算。
  “黑心棉”有了克星
  查处“黑心棉”频频受阻,让有关部门下了决心,一定要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不让“黑心棉”在市场上泛滥。
  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国家标准《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是在今年6月底才着手制订的。中国纤维检验局总工程师何永政说:“这份标准尽管定得急,但很全面,操作性强,是打击‘黑心棉’强有力的武器。”
  他介绍说,这份标准不全是强制性标准,只在原料、含杂质率、卫生、标识等方面作了强制性规定。如禁用医用废弃纱布、工业废料、生活垃圾棉、棉短绒等作原料,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查出可以传染疾病与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足动物和蟑螂卵等。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过去打假时,一些不法分子为回避查处,故意对所使用的原料冠以“人造棉”、“再生棉”、“太空棉”等似是而非的名称。
  何永政拿着一份崭新的标准文本说:“你看这份标准虽薄薄两三页,有它没它可大不一样。以后,我们质检人员查起‘黑心棉’来就理直气壮了。各种棉制品,只要有一点不符合这里边的强制性要求,就是违背了国家的技术性法规,就是不合格产品,可以查处,可以移送法律机关审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