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借鉴新鲜经验研讨分配改革——“中德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及‘时间有价证券’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2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借鉴新鲜经验研讨分配改革
  ——“中德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及‘时间有价证券’研讨会”综述
徐振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德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及‘时间有价证券’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的有关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主要议题是:德国大众集团公司动态薪酬管理体系和“时间有价证券”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大众公司动态薪酬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情况等动态因素,对薪酬制度及时进行更新、调整和完善。二是根据调动各方面员工——如管理人员、科研开发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积极性的需要,随时调整各种报酬在报酬总额中的比重,适时调整激励对象和激励重点,以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和效果。这个动态薪酬体系包括6个组成部分:一是基本报酬,体现劳动力的基本价值,保证员工及其家庭基本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员工参与性退休金,由员工自己缴纳费用,相当于基本报酬的2%,滞后纳税,交由基金机构运作,确保增值,属于员工自我补充保险。三是奖金,包括两种,第一种为平均奖金,每个员工都能得到,起保底奖励作用;第二种是绩效奖金,起进一步增强激励力度作用,使员工能分享公司的新增效益和发展成果。四是员工持股计划,体现员工的股东价值。五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相当于基本报酬的5%。六是“时间有价证券”,就是将员工的加班时间、合理化建议和一部分资金转化为基金,通过基金运作,使其保值增值,以让员工灵活安排工作和休假时间、增加退休待遇以及分享企业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一种衍生证券。“时间有价证券”把动态薪酬体系推向新阶段,具有多方面的动态职能作用:对员工来说,可以增加积累与投资,更好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可以减少职业风险,灵活安排工作和休假时间,安排提前退休等。对企业来说,可以使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灵活地调节生产;可以使企业在遇到不景气状况时尽量减少裁员,从而减少因裁员而必须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可以扩大企业生产投资基金;可以在照顾员工利益的同时使企业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社会来说,可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缓解退休金压力,扩大社会金融资本,促进经济发展。
  与会者认为,德国企业在动态薪酬体系建设和“时间有价证券”方面的做法,将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在企业内部比较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都有利,对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问题、对于缓解我国当前社会保障资金和失业双重压力、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会者认为,相对于德国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实施的动态薪酬分配制度,我国企业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一直采取相对固定的模式,缺乏随时调整的机制,因而难以适应企业各方面情况变化的需要。而且,很多企业在改革中缺少从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全局把握分配制度改革的观念,不善于把分配制度改革与企业制度改革及企业整体状况变动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很有必要借鉴德国企业的经验,促进我国现代企业收入分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科学地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怎样对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怎样处理好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使工资收入分配不侵蚀利润,而利润也不侵蚀工资,既维护股东(包括国有股东)权益,又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德国企业通过“时间有价证券”和员工持股等做法,实现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较好地体现出多种要素对企业的贡献。这对我国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启发。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西方国家正在吸取过去被动实施高福利政策的教训,德国企业通过积极的个人积累与投资解决养老问题,逐步卸掉政府和企业的沉重包袱,减轻社会保障负担。我国养老金的个人积累与投资比较薄弱,而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却日益加重,企业缴费仍然是养老金来源的主渠道,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这种局面令人堪忧。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可以考虑借鉴德国公司的经验,通过分配制度创新,采取“时间有价证券”等办法,把当期支付报酬转为延期支付报酬,并将其转化为类似补充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拓宽社保基金筹资渠道,以缓解社保基金入不敷出的巨大压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