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巴黎舆论赞扬中国艺术团的演出——巴黎报纸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17
第4版()
专栏:

巴黎舆论赞扬中国艺术团的演出
——巴黎报纸综述
自从中国艺术团在巴黎国际戏剧节的公演开始以来,巴黎各报先后发表了许多评论。这些评论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和中国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表示衷心的赞佩,而且对每一个节目的内容表现了巨大的兴趣。
许多评论家指出,中国艺术团的京剧演出使巴黎艺术界感到兴奋和震动,因为这是它第一次接触到的一种新鲜的富于生命力的艺术。“战斗报”记者阿兰·斯比罗六月七日写道:京剧的新奇对我们的欧洲剧坛来说像一颗核子炸弹。因为京剧在一九五五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名演员苦心寻求而没有得到的全部戏剧经验。“新闻报”记者保罗·安东尼六月七日写道:
“所有看过头几天演出的人们将一定会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这“是一次心理上的震惊,一个完全和我们所认识的根本不同的戏剧的发现,一个每一瞬间都使我们的情绪激昂,给我们丰富的感受,表演中臻于妙境的动作,令人难忘的动作!”居伊·勒克莱克六月六日在“人道报”上写道:“看吧,这就是洋洋大观,就是重大的事件,面对着这,严守陈规的戏剧批评家离奇地感到力不胜任了。”
巴黎各报评论强调指出中国古典戏剧是一种成熟的综合艺术。“新闻报”记者安东尼说:“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著名的综合性戏剧,它存在已经两千年了!它把滑稽剧,舞蹈,歌唱,喜剧和杂技以及悲剧都如此巧妙而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乔治·雷翁在六日的“人道报”上写道:“中国艺术团的表演,其音乐、对话、舞蹈都在节奏上互相密切连系,每个字,每个音符,每一步伐就和扇子的折缝一样有着有机的连系。”
京剧的形式和表现方法对于巴黎观众说来是新奇的,但是尽管这样,人们却并不感到生疏,相反,却深深地感到了它的艺术的力量。
“世界报”的罗伯·肯在谈到京剧的特点时说,京剧“努力寻求的不是模仿自然。他们用象征有力地把艺术和自然区别开来。这是现实主义的另一极端。开门,并没有门,却是台上的空气。摸墙,墙是并不存在;过河,河里没有水……。”特丽奥勒六月九日在“法兰西文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每一个姿态,每一句台词,每一种颜色,每一个物件,都是一种标志和一种象征,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中国戏剧的经典的表达方式。这是在许多世纪中形成的,在这种经典表达方式中,感情、剧情和地点都以某种方式来表达,而且由于它有悠久的传统,所以它能立即为中国公众——甚至是文盲——所了解。这些习俗的示意动作中,许多也是我们所能直接了解的,或者在事先稍加解释就可以了解的。即使我们不能欣赏中国使我们有幸看到的这些伟大的艺术家的表现的细腻之处,可是我们有接触新事物的感觉,我们对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的新世界感到衷心的钦佩。”乔治·雷翁的文章也说,每个观众“或许还感觉到中国音乐在我们的耳朵听起来很快已经可以接受,尽管节奏、表达、音响、歌声有着差异。”
中国艺术团上演的许多节目都得到巴黎报纸的赞扬。各报评论详细描写了节目的内容和演员们的精采演出。人们对京剧中的武剧印象特别深刻。居伊·勒克莱克写道:“激起我们巴黎观众最大热情的是那些演员们精通武技。蓝衣军和黄衣军之间的战斗,看上去十分危险的跳跃、棍棒的转动飞舞,刀来剑去,相差只十分之一厘米和百分之一秒……真是在向万有引力定律挑战。我们的读者们如果试图冒险作同样的演出,一定会把头颅斩了下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甚至不相信可能有这种技巧,这样一种有力而又柔软的高度才艺。”
“费加罗报”记者让·雅盖·戈蒂埃六月六日写道:“在战斗的场面中,这些演员表现出无限的巧妙和细致的艺术。他们的活跃的灵活动作叫人喜欢。他们的跳跃比猫的跳跃还要轻快自如。……这些演员的动作的灵活轻快简直像在油里活动一样滑顺。他们把各式各样的姿态和表现变成丰富多采的配合,结果成为一幅灿烂夺目的景色,而且一个演员弯身达到顶点时,这个人就像一个生动的花朵。”
勒克莱克在谈到“闹天宫”和“雁荡山”这两出戏时说:“在‘闹天宫’这出戏里猴子们对天神造反,这显然反映出社会和爱国的情绪。同样在‘雁荡山’里涉及的是六世纪末叶农民们的一次起义。”特丽奥勒的文章说,在“雁荡山”中,“打了胜仗的农民越过城堡,他们在空中翻的空心筋斗,简直像鱼在水里打转一样。以锣鼓来助威的大混战在这里达到了顶点。起义的农民的旗帜插在城堡上飘扬!”
她在谈到“三岔口”这出戏时说:“整个剧洋溢着无与伦比的风趣。在这个剧的表演中,由于两个敌手摸索不到对方的情景表现得维妙维肖,引起观众大笑。”
特丽奥勒描写“秋江”一剧的演出说:“在‘秋江’这幕哑剧中,作为背景的幕上现出蔚蓝色的天空,上面有一小朵白云。这就是舞台上用来使我们看出有一条大江、江岸和一条小船的一切布景。一位年青的姑娘想很快渡过江去追上在江那岸的她的情人,但是渡船上的船翁是一位老迈的、慢腾腾的、调皮的人。这位年青姑娘的不耐烦、胆怯、小心和害羞,船翁则开着玩笑,小船一摇一摆慢慢前进……用丰富的想像力来对这一切情景的表演是非常卓绝的!”勒克莱克说,在“秋江”一剧中,“舞台上并没有船;可是人们丝毫没有没有船的感觉。”
“巴黎新闻”在六月十日的评论中对“采茶扑蝶舞”表示赞扬,它说,这个舞蹈“传达了劳动人民的愉快和生命的欢乐”。“义勇军报”记者路易·阿尔加齐说,“采茶扑蝶舞”和“秋江”都是“极其精致和细腻”的。
巴黎报纸这些真诚的赞赏,说明了中国艺术团的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费加罗文艺”周报六月十一日刊载的克劳德·贝涅尔的文章说,在这次上演的中国古典戏剧中,“一切都使人感到最高超的喜悦”。“新闻报”的安东尼写道:“这样精采的演出是很长的年代以来没有在巴黎的舞台上出现过的。在剧终时演员们被全场观众站起来热烈鼓掌欢呼请出来谢幕达三十次,巴黎观众对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喜剧剧团的欢呼是为了感谢它使他们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美。”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