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为了中非合作的明天——非洲外交官在华访问学习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4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关注非洲

为了中非合作的明天
——非洲外交官在华访问学习侧记
本报记者张静宇
  日前,来自19个非洲国家的年轻外交官,神情庄重地从我外交部领导手中接过了烫金封面的“结业证书”。他们都是来华参加第6期“非洲中青年外交官讲习班”的学员。来自塞拉利昂外交及国际合作部的朱安纳先生对记者说,这次在北京的学习经历将留在他的记忆中,其收获对他所从事的外交工作大有裨益。
  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历来强调讲真诚、重实效。只要是对非洲国家有益的事情,中国政府都愿尽其所能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只有一个目的:为了非洲的复兴,为了中非的传统友谊与合作。近年来,我国政府从着眼长远,推动中非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合作的考虑出发,邀请非洲中青年外交官以访问学者身份访华,就是这种实质性帮助的一个佐证。
  邀请非洲外交官访华,是钱其琛副总理最先于1996年2月提出的。同年晚些时候,外交部着手具体落实。首批非洲外交官访华团分为司局级小组(后改称非洲高级外交官访华团)和处级小组(后改称非洲中青年外交官讲习班),由我外交学会和外交学院分别负责接待,为期3至4周。司局级外交官的主要日程安排包括:与我领导人会见;进行对口工作会谈;听取《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基本国情》、《中国外交政策》、《中国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的安全观》等专题讲座及座谈;去各地参观访问,考察我国各方面基本国情等。处级小组的日程安排上,还增加了领事业务、外交礼宾礼仪等课程的讲授。
  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方接待单位首次接待非洲外交官访华获得较大成功,并通过实际演练,为日后的接待工作积累了经验。如今,几年过去了,这项由钱副总理提议、中非双方在外交领域进行的长期交流活动已取得累累硕果。中方先后接待了6批非洲高级外交官访华,同时,举办了6期非洲中青年外交官讲习班。参加访问学习的人数达到200人。他们分别来自与我建交的45个非洲国家及非洲统一组织、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等多个非洲地区性组织。
  来访的非洲国家外交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许多人表示,正如中国名言“百闻不如一见”所说,通过中国领导人和各部门负责人的介绍以及实地考察、参观,对中国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加,对中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他们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我许多经验可资非洲国家学习和借鉴,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建立职业培训中心,解决再就业问题;重视教育,扫除文盲;重视民族问
  题,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重视地区平衡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贫计划等。一些外交官坦言,过去受西方媒体的误导,对中国在人权、民主、台湾、民族等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存在模糊认识甚至误解,访华使他们转变了观点。
  此外,他们还赞赏我国长期以来对非洲国家维护主权、发展经济所给予的支持,希望进一步加强非中合作,并表示要为促进非中友谊与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践证明,邀请非洲国家外交官来华访问学习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让非洲外交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非洲外交官有机会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增进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推动中非合作向着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入的层次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为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就加强中非间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作出明确规划。而接待非洲外交官访华的计划早于此五年就已经开始扎扎实实地进行,再次证明中国政府推动中非合作的真诚意愿。这种诚意不仅体现在文件中,更落实在每一项实际的步骤上。可以预见,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的逐步推进,中非之间在各领域的合作必将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