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努力创新兴农富民——访中共湖南湘阴县委书记李劲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5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努力创新兴农富民
——访中共湖南湘阴县委书记李劲夫
本报记者张毅
  湖南省湘阴县是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县委书记李劲夫在畅谈学习“三个代表”的体会时说,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提示了一个辩证关系,即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而开拓创新则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客观要求。每一位共产党人必须充分认识开拓创新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依靠人民群众,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结合湘阴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李劲夫向记者谈了“四个创新”。
  首先是创新兴农富民的思想观念。李劲夫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症结不是“缺钱”,而是缺乏新观念、新思想。因此,首先要破除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强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其次是创新兴农富民的经营模式。李劲夫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始终面临着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而农民对市场风险的担忧,远远大于对自然风险的担忧。为此,湘阴县想办法把单家独户经营的农民“串”到一起,逐步实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湘阴的鱼产量位居湖南省第一,但由于鱼的加工、运输、保鲜跟不上去,产品优势很难形成市场优势,甚至出现过“鱼贱伤农”的情况。为此,湘阴县从去年8月开始筹建洞庭鱼制品厂,今年2月投产,年加工鲜鱼能力2550吨,他们生产出的“青湖”牌腊鱼、熟食鱼,行情看好。现在,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家,年加工值11.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60%以上。通过结构调整,共联结农户11万多户,占总户数的70%以上。
  我国不久将要加入WTO,湘阴县的领导同志意识到,农产品除了深加工以外,还要在品牌、质量等方面提高档次,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湘阴县已有121个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其中,湘云鲫等20多个品牌的产品已渐渐有了名气。湘阴县的兰岭茶叶公司、三塘酱厂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兰岭毛尖等4个无公害产品已获得AA级和A级绿色食品认证。
  第三是创新兴农富民的科技体制。“湘阴县六塘乡有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指导种植的超级杂交稻,还有中科院院士刘筠在湘阴亲手培育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级‘环保鱼’——湘云鲫(鲤)”。李劲夫说起这些科技项目时,如数家珍。他深有感触地说,只有不断抓科技创新,才能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兴农富民强县目标。湘阴毗邻省会长沙,县乡干部自觉发挥这一优势条件,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聘请了300多位专家教授帮助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指导种养和加工业,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科技的引进,对湘阴经济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四是创新兴农富民的领导方式。湘阴县把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干部作风、乡镇政府人员分流三件大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抓。今年湘阴县组建了“农业结构调整公司”33个,共分流干部职工383人,其中乡镇干部18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9.1%和23%。在创办“结构调整公司”中,始终遵循干部示范、典型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真心实意给农户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服务,大力销售农副产品。李劲夫说,他们采取这些措施,就是力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让广大干部深入到农户中去搞调查研究,帮助农民兄弟排忧解难,共谋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