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雅号”的内涵——宁海县领导抓经济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6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雅号”的内涵
——宁海县领导抓经济小记
本报记者何伟
  没进浙江宁海,记者就听说几乎每个县领导都有“雅号”,那是农民送的。去年初,县委县政府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兴县富民的战略,筛选出茶叶、虾蟹、蛏子、无公害蔬菜、枇杷等十大特色产业,由10位县级领导“挂帅”。这些领导立下“军令状”,个个扑下身子干,抓出了成果,于是农民将这些特色产业加在这些领导的头上,“雅号”由此而来。
  (一)
  茶叶是宁海县农民创收的主要作物之一。1997年至1999年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年均还不到3%,一些从事纯种植业的农民甚至出现亏损。县委书记郑金平决心从茶叶产业化抓起。这年5月底,县政府在宁波市区举办了一场“望海茶”展销会,时任县长的郑金平亲自站柜台推销,“县长卖茶叶”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如何保障望海茶的品质?郑金平带领科技人员,三上900米高的望海茶原产地,了解望海茶的生长习性,还请来国家和省内的茶叶专家出谋划策,指导茶农培育管理和采摘炒制。在他的建议下,宁海一些茶农还建起塑料大棚培育冬茶。去年腊月廿六,宁海举行了隆重的冬茶采制活动,“寒冬腊月炒新茶”成为又一佳话。如今,荣获多次金奖的“望海茶”,种植面积已从1998年的200亩发展到5000亩,茶农靠茶叶增收1500万元。
  (二)
  宁海的海水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1.6万亩,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的一半,成为全省第一海水养殖大县。其中,虾蟹养殖的效益最高,影响最大,从事养殖的农户最多。县长裘伟主要抓海产品养殖,当地群众尊称他是“虾蟹县长”。
  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组织落实,是“虾蟹县长”的三步棋。海水养殖投入大风险大,他专门组织了“银龙推介会”,把几家银行和龙头企业请到一起交流协商。大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调改2400亩低产棉花地过程中资金周转困难,裘伟召集法院、银行、农经委等部门协商,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这一新颖做法,成为宁波市金融部门扶持农业的一项新举措。裘伟还牵头邀请了一批省内外科研所的水产专家到宁海出谋划策,并为养殖户到山东福建取经跑前忙后。今年上半年,明港镇和越溪乡的两家养殖企业,在浙江省首次采用了海水池塘封闭式内循环集约化生态养殖方式,使放养的对虾效益提高5倍。
  (三)
  马晓晖去年底调任宁海县委副书记。他分工联系长街乡,而长街一带的海涂盛产蛏子,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蛏子书记”。
  马晓晖抓蛏子生产走了三步棋。第一,统一生产标准创品牌。他协调农经委、海洋与水产局等部门,于今年上半年出台《蛏子生产标准》,这是全县水产行业的第一个生产标准。今年6月,“长街蛏子”顺利拿到了国家工商局的注册商标。第二,开拓市场求发展。今年6月,他率领有关乡镇、部门和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赴韩国考察市场,在釜山市开设了“中国宁海水产销售中心”。第三,优化产品质量。
  毕业于浙江大学蔬菜专业的县委副书记张拓原,对蔬菜一往情深,“蔬菜书记”的“雅号”就非他莫属了。张拓原有个习惯,下乡时,总爱到蔬菜地里转转。一些菜农误以为他是县里的蔬菜专家,都爱称他“老师傅”。
  由于起步较晚,宁海的蔬菜生产流通一直是薄弱环节,张拓原牵头成立了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协调小组,跑遍17个乡镇,手把手地向菜农传授管理培育技术。岔路等镇蔬菜基地过去大多种单季稻,亩产值只有六七百元,改种蔬菜后每亩增收1600元。
  宁海县委主要领导真抓实干,带动了全县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娄林忠抓山羊,县政协主席陈英考抓柑桔,常务副县长林静国抓土鸡,县委组织部长徐志军抓竹笋,副县长王劳旺抓枇杷,副县长王乐年抓泥蚶,把增收的山海经唱得红红火火,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