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货栈+货主——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掠影(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7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货栈+货主
——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掠影(下)
本报记者施明慎杜海涛
  转变角色,转变观念
  记者在浙江中央储备粮湖州直属库看到,总仓容3亿斤的33座粮仓布局严整,管理规范。每个粮仓都配有机械通风、环流蒸熏、电脑测温等先进的保粮设施,只要40多分钟,就可以掌握所有仓库的温度资料。库区内有浙江内河最大的300吨级粮食专用码头,还有540米长的铁路专用线。
  即便有这么好的存储条件,粮库的同志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经常到各个粮仓或代储点进仓检查,组织保管技术人员分析粮情,掌握不同季节、不同仓型、不同品种的储粮特点和粮情变化规律,并不时地关注粮油市场的行情变化。湖州直属库副主任郎月光说,过去我们的角色只是国家粮库的代保管员,起的是货栈的作用。现在不仅要把粮食保管好,保证数量真实,还要质量良好,减少财政补贴。既是货栈,又是货主,责任大啊!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中央储备粮管理领域“看堆”、“守摊”观念盛行,不少人满足于严看死守,粮食数量不少就问心无愧,对如何保持粮油品质新鲜、延缓陈化、搞好轮换漠不关心。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立不久,公司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储备粮管理不能满足于静态管理,而要实行动态管理,要一只眼睛盯住粮库,另一只眼睛瞄准市场。中央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不限于按保护价收购和为平抑粮价进行抛售,还要在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大方向的前提下,依据市场行情适时进行动态轮换,保持粮质新鲜,降低运营成本。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央储备粮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轮换机制,每年要轮换储备库存总量的20%—30%。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迟家平说,新体制、新任务、新角色逼着我们学会分析行情、把握商机。正常年份,新粮上市价格最便宜,青黄不接时价格最高。今年6月份,玉米货缺价高,上海分公司抓住时机,将1996年入库的玉米卖出,及时买进了今年新收的小麦,完成了新旧粮食的轮换工作,又调整了品种,满足了市场需求。截至8月中旬,乌鲁木齐分公司已累计轮换储备粮总量的20%、储备油总量的43%,是旧体制10年轮换总量的3倍多。
  直属库的主业是管住管好中央储备粮,同时也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不少粮库地处交通枢纽,具有良好信誉。迟家平说,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我们有些库点可以利用铁路专用线、闲置库房和设施设备,开展代中转、代储存业务,提高资产利用率。
  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粮食购销市场逐渐放开以后,中央储备粮对稳定粮食市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同时新的形势也为中央储备粮按市场规律运作提供了机会。可以说,中央储备粮活动的空间是整个国内外市场,在这样一个大舞台上做轮换经营,关系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大有学问的。
  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浙江联络处负责人胡平南对记者说,随着垂直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大批现代化粮库的投入运行,企业工作逐步规范,他们对做好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充满信心。同时,在新体制下也有不少课题值得探讨,如如何建立反应快捷的轮换机制,如何加强对非直属企业代储中央储备粮的监管等。
  人才的匮乏是另一个困难。中央储备粮湖州直属库主任李锦亮认为,现在每1亿斤储备粮配备30名管理人员,就看好库、保好粮来说,这是够用的,但如果要把这1亿斤粮食充分地轮换起来,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粮食的采购、推销、发货等各个环节复杂,风险潜存,稍不留意,就会造成亏损。现在的粮库员工,大多来自原来的粮食系统,真正懂管理、善经营,熟悉金融、外贸、法律、科技的人才太少。
  虽然困难不少,有些做法还在探索之中,但这些都吓不倒正在改革和创业中的中储粮人。前不久记者到中储粮系统调查采访时,看到员工们精神振奋,热情满怀,他们纷纷表示,有信心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做好中央储备粮管理和轮换工作,确保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