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玉石仓库”——记河北省房山县石窝村石料生产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19
第2版()
专栏:

“玉石仓库”
——记河北省房山县石窝村石料生产合作社
  梁浩然
白石山——这个早在公元七百二十二年(唐朝开元十年)就开发了的河北省房山县的“玉石仓库”,从古至今,人们用它来建筑了多少优美的建筑物啊!
小西天的玉石栏杆,雷音洞的雕刻石像,千佛柱等艺术雕刻作品,经过了一千二百三十多年还没有一点风化。在北京的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还有遵化县东陵,易县西陵,昌平县的十三陵,那一个古迹不是用这里的白玉石料?就连周围几十个县农民使用的石具也是用它制成的。
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这个石塘,他们抓兵要粮,逼得石匠们忍痛卖掉了工具,吃不饱,穿不暖。
一九四八年,白石山解放了,“玉石仓库”回到人民的怀抱里。从此,这古老的石塘里又响起了清脆的凿石声。
一九五一年,有一百八十多名石匠按照共产党指出的方向,组成了石窝村石料生产合作社。一个名叫杨瑞生的曾经在白石山上打击蒋介石反动军队的游击队员,来到这里领导石料生产。
石料生产合作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派来了工作人员,拨给了贷款,原来仅一个小石塘的工作面,开拓成了三个石塘,社员增到五百四十多人。
石料生产合作社,一建立就担负了光荣的任务。他们供应了工业建设方面制造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的配件;供应了建筑北京苏联展览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的石料,如今正供应着北京天安门前人民革命英雄纪念塔的全部浮雕、栏板、望柱、抱骨、地伏等石料。在支持农业生产方面,去年一年就生产了二万六千九百五十七件石具,今年又根据农民的需要,增加十多种新产品。
白石山上的匠人们,不再是为封建统治者修筑宫殿、庙宇的雇工了。他们深深懂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整个国家建设的一部分,因此,每当他们接到一项任务时,都是积极地去完成。去年五月,为建筑苏联展览馆开采石头的时候,正遇下雨,石塘积满了水。五百多社员实行科学分工,掏水的掏水,开石的开石。许多人站在水里工作。就这样,按期完成了一百五十立方公尺汉白玉的开采任务。
白石山的石匠组织起来以后,生产提高了,生活水平也空前地提高了。现在每个石匠一天得二元多的工资,家家生活都过得不错。
毛主席的光辉照亮了白石山,石窝——这个偏僻的山村繁盛起来了,村里有了疗养室和供销合作社。大汽车不断地把城市里的工业品,平原的农产品,运到这里来。这个小山村,活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石匠们为自己生长在这样的时代感到光荣和骄傲,六十多岁的老雕刻匠刘永荣,为了表示他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激心情,日夜不停地精心雕刻了一尊毛主席石像。最近,他又完成了两张浮雕的石几,一张是汉白玉石做的,一张是艾叶青石做的,上面雕刻的除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花草、小鸟以外,还有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挺着胸脯,高举起五星红旗。这反映了老匠人对祖国对后一代的热爱心情。
最近又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了石窝村:一个勘测小组来到白石山下。不久,这里要建立起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有了电,山沟里的人们也可以用上电灯了;石塘里也能安上机器,用电力来开采这美丽的玉石了。
杨瑞生,这个八年前的游击队员,现在的石料生产合作社主任,当着无限美好的远景在他脑子里掠过时,他是多么高兴啊!他说:“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玉石仓库’,也蕴藏着无穷的幸福。”
(原载河北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