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为中日友好做实事——访“友谊奖”获得者水岛裕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02
第2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为中日友好做实事
——访“友谊奖”获得者水岛裕教授
本报记者罗春华
  编者按:国庆前夕,50名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本年度“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当专家们从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手中接过奖章时,既高兴又激动。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两位专家分别向记者吐露了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对中国的深情厚意,本报将分两次刊登对他们的专访文章。
  在中日友好医院众多的日本朋友中,今年68岁的日本国会参议员、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病研究中心主任、日本药物运载系统学会会长水岛裕教授是很特殊的一位。作为中日友好医院的名誉教授,他并没有像其他获奖的外国专家那样常年工作在中国,而是把他发明的30项药品专利中最具有价值的一项制药新技术———脂微球载体靶向技术,于1993年无偿地赠给中日友好医院。
  说起这段往事,水岛裕先生向记者娓娓道来。中日友好医院是中日两国政府于1984年建立的,医院接受日本政府的资助。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日方资助减少,医院经济拮据,准备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水岛裕教授说,中日友好医院本来是中日友好的象征,是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的项目,他不希望这一点有什么改变。1993年赠送专利后,在水岛裕的安排和影响下,1994年日本大正制药将“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传授给中方技术人员。同时,水岛裕教授还出资请日方专家十几次来华进行现场指导。当时中日友好医院无力购买进口关键生产设备,水岛裕教授以自家房产做抵押向住友银行贷款1亿多日元,购买了主要生产设备,贷款由他5年内分期还清。
  在通常的药物治疗中,能够达到病变部位的药物仅为给药量的1%甚至1‰。在各种缺血性疾病的病变区域,能够达到病变部位的药量更是微乎其微。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是将药物封入脂微球中,利用其与病变血管的特殊亲和性和理化性,使病变部位药物量高于正常部位的数十倍至数百倍,从而实现了靶向治疗。因此,靶向制剂也被通俗地称为“药物导弹”。该技术的成功引进使我国在纳米制药技术和靶向制剂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相关制药领域的空白。为使这项技术产业化,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应运而生。1998年,国内首家脂微球载体靶向药物———“前列地尔注射液”面世,次年获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颁发的重点新产品证书。产品上市3年来,为全国500家医院的300万患者解除了血栓、血管硬化等血液循环疾病所造成的痛苦,使许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坏疽病患者避免了截肢。2000年,水岛裕教授又将他的另一项专利技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转让给泰德公司。
  水岛裕先生是东京大学的医学和药学双博士,除了当议员、做教授、兼顾日本政府的其他工作外,他的兴趣和爱好也十分广泛。他能作曲,写诗,还能下一手好围棋,他谱写的轻音乐在日本出过CD专集。在获得“友谊奖”之前,他说他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个评选“洋劳模”活动,而且规格还这么高。深感荣幸之余,他还想就此搞点音乐创作。他告诉记者,日本方面目前正在酝酿拍摄一部关于中日医疗工作者交流学习的纪录片,参加完这次颁奖仪式,他对这部纪录片的片头和片头音乐突然有了灵感。他说,这部片子的开头应该是日本的青年学者在中国的北京接受“友谊奖”的镜头,而片头音乐的创作也就当仁不让地由他来执笔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