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艺术不能没有“个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03
第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漫笔

艺术不能没有“个性”
林月辉
  先进文化是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是富有个性的文化,所以搞艺术、做学问,贵在个性,要有不怕孤独和顽强自立的创新精神。创造型的艺术家大多会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力求标新立异,把生活融化到作品中,充分体现自我的禀赋特点,发己所感,发人未发,从而形成极其丰富的艺术个性。
  反观当今艺坛,充斥着不少千人一面的粗劣制作。像有一些流行歌曲,或一味简单模仿,或一味趋时,或一味媚俗,或故意虚张声势、声嘶力竭。我喜欢像《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之类富有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歌曲。这些都是词、曲作家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充满艺术个性的魅力。比如词作家蒋开儒在创作《春天的故事》的时候,词中采用了一句“一个老人画了一个圈”,而这个“圈”在词坛曾有非议,在歌词中很少用,但就是这一点很形象、很生动,刻画了伟人邓小平在设立特区的重大决策时的具体形象,所以作品被认可,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所接受,这正是艺术个性的体现。现在也有些力求在艺术创新中下大功夫的影视作品,它们在展示艺术个性方面,确实尽了很大努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再如异军突起的“广场文化”、“大家乐文化”,人们更多地表现自己的参与和情感的投入,着重体现艺术的感受和表演的个性。腰鼓舞、秧歌舞、木兰扇舞、交谊舞等想方设法翻出新意,掀起一股股“广场文化”之间争艳夺魁的热潮,其因恐怕也在于这种参与的同时能感受生命的跃动、情感的宣泄,能得到个性化的展示吧。
  我们不能排除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中的狭隘功利主义、趋俗现象和落后意识机制等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错位和浮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强化文化艺术的个性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我们应当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多学科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个性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