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发自大地的嘹亮声音---观河南省豫剧二团晋京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04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

发自大地的嘹亮声音
——观河南省豫剧二团晋京演出
顾成敏 
  中原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内在精神。豫剧,是中原文化的重要一脉,因其和中原土地的深刻关系而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核产生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河南省豫剧二团日前的晋京演出,使我们又听到了这来自土地深处的嘹亮声音。
  河南省豫剧二团的前身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建立的一支文艺队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陈赓兵团的“娃娃剧团”。曾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剧目和著名表演艺术家。这次他们为首都剧场带来了《清风亭》、《三哭殿》、《大祭桩》、《骨肉恩仇》和《下陈州》五场大戏及《穆桂英挂帅》中的一折。一个剧团一次五场大戏晋京演出,亦属少有的壮举。豫剧团在京的精彩演出,不仅使首都观众有机会触摸到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使我们有机会对“民族艺术的未来发展”、“艺术与人民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清风亭》又名《天雷报》,是一出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戏。京剧大师周信芳、马连良擅演此剧,清风亭的恩怨故事在民间也流传甚广。豫剧《清风亭》本着“来源于民间,回归于民间”的艺术宗旨,在编剧、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剧中的对白贴近中原民间日常口语,主创者把传统戏剧的“程式化”表现法和话剧的体验表现法融为一体,走出了传统戏剧表现手法的创新一步。动情处,台上演员声腔泣涕,台下观众泪眼相应。张元秀的扮演者李树建是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豫剧四大流派“豫西调”“靠山簧派”的唯一传人。“大本嗓,走下五音”的唱法,使本就擅长表现曲折委婉感情的“豫西调”更加悲壮苍凉。他以细腻真切的表演,恰当地运用搓步、滑步、抖须、抢背等舞台技巧,把七旬老人思子之切、失子之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剧中传达的“拾子之喜悦”、“养子之艰辛”、“失子之痛苦”、“盼子之凄凉”、“斥子之义愤”,都无不是来自中原民间老百姓生活的喜怒悲欢,演员们场场泪流满面,首都观众场场动情感叹。
  豫剧,俗称“靠山吼”,它本身就是中原乡人在农耕之余,仰天靠山吼出的一腔嘹亮之音,它来自广阔天地,将茁壮开花于广阔天地。在中原老百姓的生活中是和土地、麦子一样重要的精神食粮,它以其广泛持久的影响力,在乡土基层起着伦理教化、移风易俗的潜移默化作用。该剧团的主创人员深知广大民众对于豫剧这门艺术的重要性,他们把艺术创作的根基牢牢扎在乡土,扎在民间,创作、唱腔、表演,都无不是来自于民间生活的深切体验。
  剧团的《清风亭》一剧曾在中南海警卫局礼堂汇报演出,晋京演出一结束,他们就又赶赴田间地头,继续为农民演出。他们自称是“昨在中南海,今住生产队”。正是靠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源于民间,归于民间”的艺术准则,使豫剧这门艺术在中原大地上再发新华,使根植于民族传统的豫剧艺术在未来显现出世界性的眼光和胸襟。(附图片)
  豫剧《清风亭》剧照李树建饰张元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