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关于战勤问题的商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12-12
第2版()
专栏:

关于战勤问题的商讨
文远·于军
战勤工作要从建设着眼,这一方针的贯彻还在开始,现仅根据在五分区所了解的材料,提出几个问题:(一)关于战勤建设的观念问题,现在还没有为某些县区干部所掌握,如×县兵站的一个同志谈:“现在没有战勤工作,兵站的干部没有事,还不如到边沿区开展政治攻势呢!”这说明了他还没有掌握战勤建设的精神。事实上在战勤任务到来时,工作忙,而且在民工出发或回来后,事情也很多,像深入到村检查人力负担及财粮开支、生产互助等问题,尤其是目前的战勤清理工作,是更深入细致的工作,如果认真工作事情就做不完了。(二)关于战勤与生产互助问题。在秋收种麦时期,多数村庄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生产互助,既完成了战勤任务,也没误了秋收种麦,现在农忙过了,对战勤中的互助一般的感到不怎样需要了。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据菏泽姚堂村的了解,一百零八户中,只有二十八户不做生意的,内十八户无生产力、二户逃亡地主、二户逃荒、四户孤寡,其余的八十户都进行冬季副业生产(磨粉等),在这八十户中,据了解有四十二户一出差就得停止做生意,因都是只有一个劳动力;另外因随时为准备战勤,想出去做生意的也不能做,妨碍了冬季副业生产的发展。不少农民尤其是贫农,习惯于从磨粉等副业中解决冬季粮食问题,并准备渡过明年的春荒。郭油房等村的民工,最近从陇海路回来,多数都捎了麻等物品,他们在出差中还进行运输等生产,这表示了农民的强烈生产要求。所以在今后战勤中组织生产互助,不但不能放松,而且是战勤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在去年冬季,黄河以北有些村庄,已经建立过这种互助组织。只有建立起互助组织来,才能使民工在外安心工作,又不误冬季副业生产。(三)关于民力负担面的问题,据在姚堂的了解,在十八岁以上、四十九岁以下的都服务战勤工作,但五十岁到六十岁和十五岁到十八岁的男子,未计算在内,因此一切的战勤都要青壮年担负,可是姚堂五百零九口人中,青壮年只有五十六人。根据一般的比例,五十至六十、十五至十八岁的人数,与青壮年人数是差不多的,一些零活、短差、侦察、送信等,他们是可以做的。据调查,短差与出大车,要占担架差时间的二分之一,拿姚堂村来说,共出担架四次,共用一三二二个民工,而零活和大车用了七四二个民工(六十天内)。如果零活和出车由老少来出,是可以减少青壮年的支差的。(四)关于思想教育问题,最近民工从陇海线回来后,都说部队照顾他们很好,像亲兄弟一样,而且他们亲眼看到我军的胜利。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利用群众大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让他们传播胜利消息,另一方面提高其对战勤的认识。民工为战争服务,由不自觉不自愿到自觉自愿,是一个思想变化过程,抓住典型例子表扬模范,提高大家的认识,这便是在群众中的战勤思想建设工作。这种思想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是长期支前的基础。(冀鲁豫分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