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江西省宁都县整顿粮食统销工作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20
第2版()
专栏:

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江西省宁都县整顿粮食统销工作前后
本报记者 孙祖年
三月份以来,江西省宁都县粮食供应情况紧张了。缺粮的农民要购粮;自给户顾虑重重,也要购粮;再加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造谣破坏,一些不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人就乘机购粮囤积。全县发到七月份的粮食供应证,把现有仓库粮食扫净,还少七百四十八万斤稻谷。在这种情况下,县、区工作人员都着慌了,纷纷向上级要求调拨粮食。
农村中真的是这样缺粮食吗?当然不是。中共宁都县委接到中共江西省委、赣南区党委关于加强农村粮食统销工作的指示后,于四月一日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认真分析了粮食紧张的原因,并对比全县去年各种粮食的总产量、去年全县的征购粮、农民留下的口粮和周转粮、种子等数字,仔细算了一笔账。算账的结果,全县粮食不但足够全县农民食用,而且国家还可以从农村中抽回四百七十多万斤稻谷的供应粮。
为了克服粮食统销工作中的混乱现象,中共宁都县委在县委扩大会议后,立即组织了八十一人的工作队,分赴各区、乡,结合领导生产开展了整顿粮食统销的工作。根据调查材料来看,产生粮食统销工作混乱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供应制度混乱,发供应证不严,供应面过宽,给了投机囤积粮食的人以冲击国家粮食市场的机会。这样就造成了有钱的人把粮食买去囤积了,而少粮和真正缺粮的农民反得不到供应的现象。这个县的长胜区长胜乡八百四十六户,发证供应的就有七百九十五户,占总户数百分之九十四。洛口区的粮食供应量竟超过县给的指标五十六万斤。这个区的柯树、芦斜两个乡,共六百二十五户,经调查,不该供应而供应的有三十六户,占总户数百分之五点七,每户平均多供应了粮食二百九十七斤,缺少供多的有一百三十七户,占总户数百分之二十一,每户平均多供应了粮食八十四斤,有一家只有一口人,竟供应了一千多斤大米。这个县的小浦区小浦乡中农余国炳三个人吃饭,向乡人民委员会要求供应四、五次,发给了四百斤粮食的供应证,第二天就买回二百五十斤,经过调查,他家里还囤积粮食二千一百斤。洛口区中茶乡农民李自才囤积的粮食竟有四千斤。可是,囤积粮食越多的人叫缺粮越厉害。类似这种情况,在全县是很普遍的。二、去年的粮食统购不彻底。根据洛口区柯树、芦斜两乡的调查,两乡共六百二十五户,就有一百二十五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还有余粮三万零二百七十一斤,平均每户有余粮二百四十二斤。这些户都是拚命叫缺粮的户。三、农村中对节约粮食不够重视。据洛口区柯树、芦斜两乡的调查,有六十三户(占总户数百分之十)经过算细账,可以节约出粮食一万零一百七十斤,平均每户可节约粮食一百六十一斤。根据供应不合理、余粮统购不彻底以及可以节约的粮食三项合计,柯树、芦斜两乡还有余粮稻谷六万一千七百七十二斤。这两个乡除缺多供少的二十二户,占总户数百分之三点五,以及缺粮农民六十六户,占总户数百分之十点五,需要补进供应稻谷一万六千九百斤外,实际上大多数农民都还有余粮。
根据柯树、芦斜这两个乡调查的结果来看,证明农村粮食紧张情况,并不像那些不了解农村真实情况的人说得那么严重;也证明了粮食供应工作混乱,不是因为国家供应粮食少了,而是因为给不应该供应的人也供应了,造成了供应的不合理。中共宁都县委根据这个情况,向广大农民宣传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大力整顿了粮食统销工作。例如吴村区十个农村党员了解了粮食统销政策后,自动拿出多供应的稻谷二千八百斤,十六个乡的乡、村工作人员退回了多供应粮三千六百斤,带动了全区八十多户农民退回了多供应的稻谷一万四千六百斤。事实证明,经过深入发动群众以后,那种粮食供应紧张局面立即改变了,过去多供应了的农民自动向国家退回了粮食,不缺粮的农民不再叫喊要供应了,缺粮的农民得到了合理的供应。农民的生产情绪高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劲头足了。
现在全县粮食日销量已降到十万斤左右,比三月下旬整顿粮食统销工作以前日销量二十三万斤降低了二分之一还多,达到了正常的粮食供应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