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提高防震减灾能力——访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27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访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本报记者贾西平蒋建科
  25年前的唐山“7·28”大地震,今天不少人仍记忆犹新。唐山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从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地震科技工作者痛定思痛,发奋努力,成功地作出了十几次短临地震预报,大大减小了地震灾害,使我国地震预报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25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记者:我国作为一个多地震国家,防震减灾工作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能否请您谈一下25年来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
  陈章立:我国地震多发,灾害严重。多震灾的国情决定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2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地震监测能力显著增强,预报水平稳步提高。今天,我们在全国建立了415个专业地震台站、27个区域遥测地震台网、900多个地方台与企业台以及8000多个群众测报点,形成了以国家地震台网为骨干的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网络;建成了以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要技术手段、设有25个基准站、56个基本站和1000多个流动站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观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先后对云南孟连、新疆伽师、辽宁岫岩等十余次地震进行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有效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记者:请问我国地震预报的现实水平如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陈章立:近几年来,随着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对地震机理与前兆现象的深入研究,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稳步提高,先后取得了云南孟连7.3级地震、四川白玉5.5级地震、辽宁岫岩5.4级地震等十几次成功的短临预报。这些地震发生前,当地政府向社会和公众发布了预报意见,及时采取了防震和应急措施,大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取得了明显的减灾实效。这使我国地震预报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受地球内部探测技术的限制,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一个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因此,我们必须走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道路。
  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地震,请问这些地震给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以哪些警示?
  陈章立:这些地震给世界各国都留下深刻的教训,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也有有益的警示。
  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已经发生的阪神、台湾、土耳其地震之所以造成严重灾难,主要是因为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防震减灾任务将更加繁重。其次,要提高各级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完善指挥系统,编制应急预案。第三,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改造中,应尽可能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第四,建筑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并严把建筑质量关。第五,建立一支训练有素、配备专业救助技术装备的救灾队伍。最后,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努力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