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喜阅新教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09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喜阅新教材
温红彦
  新世纪的第一个新学年,带给中小学校园的是一个喜悦的开端:在全国27个省市的38个教学实验区内,孩子们真实地体验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教师们欣喜地看到了一种更为和谐、生动的课堂景象;师生之间开始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这喜悦的开端缘于新的课程实验教材的正式启用。
  书声琅琅,桃李飘香。转眼间,新教材进入教学实验已经一月有余。一个月的教学实验虽短,但它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展现的前景却是深远的。这次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它牵动着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
  事实上,近年来中小学教材的修改和编制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探索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此次启用的中小学20个学科的49种新课程实验教材,历经了几年的反复酝酿和讨论,凝结着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思考和实验探索,是在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深入分析、对国内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教学实验区师生们对新教材的热烈反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努力的回报。
  我国有两亿中小学生,他们在学校里学什么、怎样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教材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材决定着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左右着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甚至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因此,课程教材改革便成为“减负”、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成为“培养什么人”的共同基础。多年来,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新教材首先明确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将“繁、难、偏、旧”的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着重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价值,掌握知识解决身边事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为了创设这种新的学习情境,新教材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教材还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此次课程教材改革的又一显著特征。
  新教材还压缩了全国统一教材的内容,改革建立起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即国家制定统一教材,地方编写地方教材,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相信随着改革实验区的不断扩大,到2005年,当全国所有实行义务教育的学校都从起始年级开始学习新课程教材时,那种“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单一局面,将会成为历史旧话。
  教材编得百般好,无人实施也枉然。新教材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不仅是校长、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新使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