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征服宇宙空间的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21
第3版()
专栏:

征服宇宙空间的科学
郑文光
到别的星球去,从前只是诗人和小说家笔下的天才的想像。现在已成为对科学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工作。
一九○三年,卓越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的“利用喷气机来探测宇宙”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星际航行的工具——液体燃料火箭——的构造和飞行理论,对未来星际航行的壮丽图景作了令人惊异的具体的描绘。它为人类飞出地球去的美丽理想,奠立了科学的基石。
近五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人类知识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蕴藏在物质内部的无穷无尽的能量得到了解放,这就使得宇宙航行的幻想性的计划,有可能在现代技术成就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研究了。
星际航行的根本问题,是跟地球的顽强的引力作斗争。
假定我们有一具速度为每小时八百五十公里的火箭船,要飞到月亮去,得费多少燃料呢?即使火箭船只重一公斤,燃料就等于九千个地球那么重!可见,要克服地球的引力,是不能指靠发动机持久不断的工作的,得靠火箭船本身的巨大速度。计算指出,每秒七点九公里(这叫做地球上物体的“圆周速度”)的物体,能够像月球一样不停地绕地球转;每秒十一点二公里(这叫做地球上物体的“逃逸速度”)的物体,就能够彻底战胜地球引力,向茫茫的宇宙空间飞去。
齐奥尔科夫斯基制定了火箭船的飞行理论。这理论说,火箭船的速度决定于所装载的燃料的数量和火箭船的喷气速度。显然,这两个因素都和燃料的性质有关。应用目前的液体燃料(汽油、酒精、液体氢等),火箭船的速度仅能达到每秒二点五公里。这离开星际航行所需要的速度是相当远的。
原子能的和平应用使火箭船的速度有了大大提高的可能。应用铀锅炉加热惰性气体,高热的气体即急促向后喷出去,火箭船便高速向前推进。去年苏联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开始发电的时候,苏联科学院院长涅斯米扬诺夫就说:“星际航行已经不是明天的技术问题,而是今天的技术问题了。”
最近,苏联科学院已经成立了星际交通常设联合委员会,并且马上就着手工作,第一步是建立一个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实际上也不是现在才想出来的。它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创造性的思想中最为光芒四射的一部分,五十年来这思想一直指导着星际航行研究者的工作。
所谓人造卫星,实际上是一个速度达到每秒七点九公里的火箭船,这样的一个火箭船无需耗费一滴燃料,便可以在大气层之外不息地运行,作为星际航行的驿站。从地面出发的火箭船,只要也有每秒七点九公里的速度,驶到这个驿站,加燃料后,再增加约每秒三点三公里的速度,就可以达到“逃逸速度”,飞到地球外面去。
驿站的实际作用是把星际航行分作两段航程,这样,每段航程所需要达到的速度要求便大大降低了,因而也大大减少了在火箭船结构上所引起的困难。所以,人造卫星设计方案的提出,使星际航行的可能性变得大了。
但是人造卫星的意义要远比一个“驿站”重大得多。
星际航行所提出的最根本的困难,在于怎样获得足够的速度,以战胜地球的引力。但是,在战胜地球引力、飞到宇宙空间以后,星际旅行家们还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首先,火箭船的速度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每秒十一点二公里。开得这么快的火箭船,跟空气一摩擦,便会整个烧掉。一般情况下,每秒每秒四十公尺的加速度,对于人们已经是不容易忍受的了,这时候火箭船里的人即感觉体重增加到为地面时的四倍。这叫做“超重”。在“超重”中的人,往往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压向自己身体的重量,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视觉和听觉器官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但是星际旅行家只消忍受五分钟就行了。怎样和“超重”现象作斗争呢?这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其次,火箭船的速度达到“逃逸速度”,发动机关掉了,它便等速地在空间中滑行。这时候,地球的引力已经被战胜了。但随着便产生了“失重”的现象。人类是习惯于地球上面的重力的,如果一下离开了这世世代代适应了的环境,能不能够正常地生活下去?科学家曾用火箭船把猴子和老鼠带到一百四十九公里的高空,然后,把它们(猴子是捆在很舒服的橡皮垫子上,老鼠则装在里面很光滑的圆筒内)扔下来,在这加速降落到达地面的二、三分钟当中,猴子和老鼠就是“失重”的,试验结果说明,它们在生理上没有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生活在以每秒七点九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上面的人,是受不到重力作用的。因此它完全有可能供医生们试验能不能够在“失重”的情况下维持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条件。我们可以让人造卫星自转,自转的离心力就会代替重力,使人有正常重力的感觉。也可以让它自转得很快,使在上面的人感到“超重”,以便研究“超重”现象对人体机能有什么损害。这样,人造卫星便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地球以外生活条件的基地。
人造卫星还可以成为探索宇宙空间奥秘的基地。
地球的大气层,像甲胄一样保护着地球,抵挡了外来的许多灾难。如太阳辐射中能伤害人体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中的一层薄薄的臭氧吸去,射不到地面上。对人的生理机能有害的宇宙线,遇到地球大气上层,就把能量传给空气分子,反复引起所谓次辐射,以至能量愈来愈小,终于在平流层(同温层)中消失,只有少数能达到地面。但是,一越出大气层外,星际旅行家们便会碰到上述种种令人头痛的问题。掺和着稀土元素的玻璃,可以吸收紫外线;但是关于宇宙线的防御,由于我们对宇宙线的性质了解得太少,还找不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方法。毫无疑问,建立在地球大气外围的人造卫星,是有助于科学家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的。
宇宙航行中还要解决跟流星体的碰撞问题。在宇宙空间中,平均每隔一百公里就有一颗质量在一公分重以上的流星体。流星体的速度高,打击力量大,一公尺厚的钢甲也经受不住十公分重流星体的袭击。因此,须要深入地加以研究,掌握它们的规律性,这也是人造卫星的任务。
在宇宙空间中,在星际航行中,人的全部生活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在没有空气被覆的情况下,温度变化非常剧烈。例如在月球上,白天为摄氏一百二十度,晚上则为摄氏零下一百五十度,大气压力差不多等于零。那末,人将怎样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呢?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将要发生些什么变化呢?如果人工供给氧气和创造了一定的气压和温度、湿度条件,植物和动物能不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人造卫星上进行研究。因此在人造卫星上不但要有火箭停舶场、观测天空的装置、巨大的雷达设备;而且还要有世界上最优良的物理和化学实验室,最独特的植物温室和动物饲养房。
在人造卫星上也可以对地球上某些至今尚未能进行实地勘测的地区,例如南极冰原、宽阔的沙漠、连绵数万方公里的大森林等进行研究。人造卫星将能用来研究大洋中的洋流、北极和南极浮冰的移动、气旋的运行,这些研究的结果都将大大地有助于地理学、气象学的发展。因为人造卫星建立在大气高层之上,因此对大气高层,主要是平流层和电离层的温度、压力的分布,气体的成分,空气的电离状况,也能作实地的研究。大气高层的状况不但影响到大气的环流,还由于有臭氧层和别的尚未知道的层次的存在,影响到太阳辐射能对地球生活的作用。电离层的研究是进一步发展短波无线电传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人造卫星上,还可以研究如何跟将来的宇宙航船建立无线电联系。从今天的工作方向看,将来第一架飞到月球去的火箭船将是无线电操纵的、无人乘坐的火箭船,因此,了解无线电波在宇宙空间中的传送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造卫星上将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天文台,强大的雷达设备将为我们描画出邻近各行星的地图;望远镜和其它仪器会比在地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各个星球上面的物理条件,探明行星世界的秘密。在没有大气层的障碍的情况下,也可以更直接地研究太阳的辐射;科学家将能逐步掌握太阳上物理变化的材料和规律。而在那永远是暗夜的宇宙空间,星星看来更明亮,光芒更稳定,更便于天体物理学家进行光谱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恒星的性质、结构、运动、变化、起源和发展。
人造卫星的建立,还有其他的实际用处。比方说,如果能把人造卫星建立在离地球三万五千八百公里的空间,它就会在二十四小时内绕地球转一周,这跟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因此地球上的人将看到它老是挂在天空某个位置上,不会移动。如果我们在互相相隔一百二十度的空间,安放三个人造卫星,就可以作为电视和无线电传真的转播站,电视和无线电传真的传送距离就不再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了。
科学家还想在人造卫星上吸收丰富的、源源不绝的太阳能,送回地面上使用。科学家也在研究利用太阳能作为开动宇宙航船的动力。让现在浪费在宇宙空间中的强大的太阳能为人类服务。
人造卫星的建立,对于生活在地面上的人类是一个新的历史纪元的开始。这意味着,人类被束缚在地球表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前看来是那么神秘、那么深不可测的宇宙空间,将逐渐在人类面前揭露出它的真正面貌。
星际航行将引导人类逐步走向征服宇宙空间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