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清淤疏渠蓄“活水”——吉林省拓宽选人渠道做好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聚焦

清淤疏渠蓄“活水”
  ——吉林省拓宽选人渠道做好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述评
本报记者李忠春
  吉林省积极探索选拔后备干部的新路子、新办法,通过深化改革,将竞争机制全面引入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优化了选拔方法,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有力地推动了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从2000年8月到今年3月,采用“一推双考”的办法,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1016名地厅级后备干部,其中45岁以下干部占95%,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症下药找原因
  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后,吉林省委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切实加大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力度。首先,对全省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照中央要求,全省市(州)党政领导班子至少需再配备27名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省直部门至少需再配备67名4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县(市、区)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也有较大缺口。省委经过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现行的后备干部选拔方式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不相适应,选人视野比较狭窄,进贤渠道不畅,群众参与不够;二是原有后备干部队伍没有及时进行大的调整补充,结构不合理,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这种状况,吉林省委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和办法,把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选拔后备干部这个环节上,做到“两个统一”,即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机地统一起来。早在1989年,吉林省就先后5次采取“一推双考”的办法选拔副厅级现职领导干部,是全国较早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省份。省委结合这些经验做法决定,通过公开选拔的方法,实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相对封闭走向公开,从比较零散走向分类有序,从少数人中选拔走向面向全社会选优,使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清淤疏渠蓄“活水”
  经过调查研究,吉林省委确定,从改革选拔制度,从机制入手,广开进贤渠道,创造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放宽视野,拓宽渠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首先,针对后备干部队伍老化,老后备占着位置,新人难以露头,门类不全,结构不优等问题,省委果断决定“重新洗牌”,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原有的后备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筛选,保优汰劣,补充新人。为此,省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公开选拔地厅级后备干部和部分省直部门副职领导干部的通知》,规定无论过去是不是后备干部,只要符合中组部的条件和资格,都可以作为选拔对象参加考试。参与者踊跃,全省共有5000多人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报名,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核发准考证4800多张,报名者中不仅有老后备,更多的是新人,不仅有党政机关干部,还有大量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
  严格程序,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首先是事先程序公开,事后结果公开。考试前将参考人员的资格条件、报名要求、考试方法公开,考试后将合格分数线和过线人员名单公开,考查前将考查要求和考查对象公开,考查后由各地区、各单位将推荐结果进行公示。其次是科学出题,严密组织。考试过程实行全封闭,由省纪委、监察厅和省委组织部监督考试全过程,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请公证部门公证。
  此外,吉林省还注意把公开考试与科学考查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考试成绩,又注重工作表现与社会公论,认真做好考查工作。把群众参与贯穿公开选拔的全过程。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群众帮助选拔后备干部。首先是进行民意测验,凡是民意测验赞成票达不到2?3的,不再进入考察阶段。在考试及格的2101人中,有452人由于民意测验不合格而被筛选下来,占21.5%。其次,对考查对象进行考查预告,对1260名拟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公示。此外,还注意扩大考查范围,不仅考查“工作圈”,还考查“社交圈”、“生活圈”等,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后备干部能进能出。
  吉林省还注意制定管理办法,用约束激励机制,对选拔出来的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坚持集中办班、分类培训、注意实效原则,计划用一年时间,对后备干部普遍培训一次,在培训中进一步掌握干部的特点和潜力,确定近、中、远期使用意向。
  淤清渠畅水长流
  吉林省这次公开选拔出来的后备干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充足,共选出1016人,同现职地厅级干部的比例达到1∶1;二是素质优良,一批素质好、学历高的人才和省内经济建设短缺的人才纳入了后备干部队伍,博士、硕士占4..3%;三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既有经济类,又有党政干部类,还有政法干部类、教科文类,也充分考虑到了年龄、民族、性别等结构。这次公开选拔一结束,其中19名4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就被提拔到了地厅级领导岗位上。
  公开选拔后备干部,使广大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后想提拔,没本事不行,群众不认可不行,靠资历、靠关系、靠找后门不行。因此,干部普遍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有了压力。在全省干部中出现了三种风气,一是学习的风气。要求到党校、干校进修,到院校深造的人增多了,业余时间读书、学外语、学计算机蔚然成风,热衷于吃喝玩乐的人减少了;二是干实事的风气。年轻干部身上的浮躁气少了,主动担重任的人多了;三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风气。许多干部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想进步,就得让人民群众认可。一位后备干部这样说,自己只有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才能赶上时代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