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从群众最希望的事做起——鄂州市刘畈村党支部实践“三个代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从群众最希望的事做起
  ——鄂州市刘畈村党支部实践“三个代表”纪实
本报记者杜若原
  在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体现,如何引导农民增收致富,村支部如何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湖北省鄂州市汀祖镇刘畈村党支部用他们具体务实的工作实践,给这些问题作出了生动的回答。
  刘畈村曾是一个背负100多万元债务、远近闻名的“空壳村”。1991年,以刘分林为书记的支部一班人,依托本地丰富的铜、铁、钼等矿产资源采掘加工,全村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到200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9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336元。
  就在村级经济“翻筋斗”般增长时,老百姓并没有给予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太多的赞叹,村民们仍然在发泄着他们的牢骚和不满。村支委们困惑了,村干部想不通,问题究竟在哪里,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今年2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春风吹进了刘畈村,湖北省委副书记杨永良、鄂州市委书记马荣华挂点指导刘畈村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终于,他们从纷纭复杂的头绪中找到了推进工作的“钥匙”和“指针”———从群众最希望的事情做起。
  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刘畈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过去,村支部过多地注重发展矿产加工,而忽视大多数村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尽管支撑村级经济的是村办矿产加工业,但稳定全村民心的是农田耕作业;只有努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才能帮助村民致富,带领村民致富。一个明快简洁的富村方略很快提了出来并得到实施:短短几个月时间,全村25个组(队)全部接通水泥公路;全村电网改造迅速展开,部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村干部带头示范调整种植结构,村民跟着种起了扁豆、葡萄、西瓜……
  水利设施的修缮,使困扰刘畈村数百年的“水袋子”、“旱包子”问题得到解决,全村旱涝保收面积达到95%,群众的眉头舒展了;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加120元,村民的笑声更酣畅了。
  劈石采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刘畈的山林和环境。村民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让村支部一班人寝食难安。村党支部提出了一个口号:“辛苦五年人养树,造福百世树养人”,让全村荒山五年内全部披上绿装。村支部首先在磨石山林场山顶栽上绿化林,在山腰和山坡兴建了1000亩的栗和酥梨地;在燕子窝、黄金山一带种上了4万株马尾松和2万株意杨树……一座座荒山枯岭如今绿意渐浓。
  “三个代表”的实践,转变了干部作风,启发了富民思路,群众对村支部的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了。在今年的各项路、电网建设中,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达81万元,农业税费征收工作,仅用5天时间就全部完成。老百姓的肺腑话道出了个中原因:“像这样为我们办实事的党支部,我们才相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