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供给“盲区”还不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2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供给“盲区”还不少
本报记者田俊荣
  7天长假,记者的主要“节目”就是陪一位来自宁波的朋友游玩。我们深深体味到假日市场“旺而不乱,火而有序”的氛围。不过,以“挑剔”的目光视之,仍有不少遗憾:商业、金融等行业依然存在着供给“盲区”。
  10月2日中午12时30分,记者在万惠商场食品超市看到,三元牌盒装纯鲜牛奶只有稀稀拉拉的10瓶左右,并且最新的出厂日期标注是9月30日。一位中年女售货员解释说,厂家已连续两天没来送货了。
  10月4日晚,记者的朋友见到流光溢彩的朝外商业街后,兴致勃发,欲取款逛街。记者知道绝大多数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在北京市都是可以通用的,于是我们随意走进了朝外大街某银行开办的24小时自助银行。朋友掏出宁波的牡丹卡在一台自动柜员机上试了好几下,屏幕上都显示:“密码不正确”。大惑不解之下,记者问一旁的保安。被告知必须在牡丹卡的密码后边加“00”才能使用该行的ATM。
  记者注意到,ATM附近没有张贴任何这样的注意事项。朋友鼓足勇气,用新密码尝试取款,但屏幕上总是闪烁着一行字:“所需之服务被取消”。失望之余,记者看到角落里有一台红色的咨询电话机,上面贴的字条上写着:拿起话筒后5秒钟有人应答。然而记者拿起话筒整整两分钟也无人应答,只得和朋友悻悻离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