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传销活动一旦蔓延,就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对社会危害就更大——掐掉传销“萌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3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传销活动一旦蔓延,就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对社会危害就更大——  
掐掉传销“萌芽”
本报记者李丽辉
  记者近日从国家工商总局了解到,目前全国参加传销的人数达40万人,2000年工商执法人员查处的传销案件约4500起,涉案金额近20亿元。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不是靠合法地销售产品盈利,而是靠“拉人头”发展下线敛财。按理说,识破传销这种明显的欺诈行为并不难,但为什么多年来非法传销仍屡禁不止,使大量群众上当受骗呢?
  求富心切入歧途
  与前些年不同,近年来传销活动采取了更隐蔽、更具欺骗性的方式。为了欺骗广大群众,传销组织者常常将传销方式改头换面,不仅用各种“时尚”词藻把传销吹得天花乱坠,而且许以高额回报,令参加者消除戒备,成为传销组织者的“猎物”。
  最近破获的广东神龙数码卡网络传销案,非法传销者宣称,网络会员可凭卡上神龙网点击网站广告,每张卡售价380元,有效期3个月。每点击一次可获得0.3元回报(每天限点33次),每10天支付一次报酬,3个月可获回报891元,扣除购卡费,可获利511元。就是靠了“上网点击挣钱,轻轻松松养家”的诱惑,在短短的3个月里,传销者使全国30个省(区)市215个县市近20万网民上当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2.34亿元人民币。
  网上点击本身并不能产生利润,也就不可能带来高额回报。传销者支付的所谓“高额回报”,实际上是众多“下线”购卡的钱。按照这个模式,“上线”瓜分“下线”的钱,“下线”不但得不到“高额回报”,到头来只能是血本无归。参加传销的不少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经不住“高额回报”的诱惑,总幻想自己能成为“上线”,能挣到钱,而根本不愿考虑身处“下线”钱财被骗的危险。其实,在传销网络中上线只是极少数人,无论什么名目的传销,都是极少数“上线”欺诈大多数“下线”的骗局。
  及早发现传销的蛛丝马迹
  传销组织者经常变换手法,对传销进行层层伪装,同时利用少数人参加传销“发财”的例子,向群众展开蛊惑人心的宣传攻势,致使一些发财心切意志薄弱的人上当受骗。这也是传销一直屡禁不绝、死而不僵的主要原因。
  此外,一些地方对传销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传销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有的地方甚至认为,传销能够解决一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支配下,一些地方对传销打击不力。传销一旦迅速蔓延、形成气候,就会有更多的参加者上当受骗,成为传销活动的牺牲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比如,海南省在传销活动猖獗时,仅外地来琼的传销人员就达到5万多人。这些人住在空置、废弃的房屋里,结帮成派或组建临时“家庭”,以介绍工作为名,不断欺骗动员外地亲朋来海南,以致传销人员越聚越多,严重干扰了当地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
  尽管传销和变相传销组织严密,活动隐蔽,但只要正视传销的危害,做好周密细致的工作,就能够较早地发现传销活动的蛛丝马迹,把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传销的危害减少到最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