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踏勘者素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3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大地星光

踏勘者素描
周德军丁庆友
  在我国西部,一支石油踏勘大军,走秦岭、穿巴山,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这是一支作风硬朗的队伍,指挥员身先士卒,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共产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题记
古老、厚重的黄土高原;雄奇、神秘的秦岭山脉;潮湿、泥泞的四川盆地……
  因为刚刚走出一片林莽,红色的信号服破烂如缕了,山风袭来,燃烧般飘动着,仿佛行进在大山中的几团篝火。
  几个人是从兰州出发的,一路踏勘而来,晓风冷月,山高林深,靠两只脚板,他们已经跋涉了1998、1999,踏进秦岭深山老林的时候,山外已是世纪之末的最后一个春天了。
  在一座山头上,踏勘者们疲惫地坐下来,一包方便面、一把花生米,或者是汗水浸渍的半条黄瓜、干涩的烙饼,众山之巅,这是最美的享受了。
  夕阳就要落下去,踏勘者们站起身来,完成对群山既定的翻越和征服,他们还需要走很远的路,将要发生的一切难以预料,而他们走来的遥远路途上,已经发生了的一切,却是无法抹灭的了。
  艰难的踏勘
  甘肃金陇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经理董盛厚率领一支队伍的实地踏勘,标志着中国石油在西部地区的一个重大行动。
  兰州—成都—重庆输油管道始自兰州市的西固,从大西北到大西南,将依次穿越黄土高原、秦巴山地、成都平原、川渝丘陵等多种地貌,到达重庆的伏牛溪,全长一千二百四十七公里,年输油五百万吨,构造、形成贯通中国西部的一条大血脉,血脉畅通,则万物得兴荣。兰成渝输油管道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都将难以估量。
  中国西部开发的十件大事,兰成渝输油管道忝列其一。
  世纪之交,一副沉重的担子降落在金陇管道有限公司的肩头上。
  天降大任!董盛厚率领他的队伍从黄土高原上出发了。
  荣誉和磨难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踏勘的神圣和责任就在于:逢山,爬山而行,遇水,涉水而进,击碎所有的艰难险阻,在没有路的地方,在比原设计更好的位置上为输油管道踏出一条可行之路来。
  甘肃省西和县境内东西横亘着险峻的马家大山和鞍山山脉,而两山脚下不足百米宽的峡谷中有个村名为“晒经”,《西游记》第九十九回说道:唐僧从西天取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经回归东土,九九八十一难未了,途经通天河,果然遭那老鼋的沉水,湿了经卷,师徒们“检看经本,一一晒晾”,便是此地了。
  神话之说,固不可信,但此地山水险恶确是千真万确。两座大山海拔超过2000米,断壁悬崖,怪石峥嵘,峭拔如削,有贪嘴的牛、羊上山吃草,常常从半山腰滚落崖下,摔得血肉模糊……
  而踏勘者先后二十多次翻越了这座大山!
  把镜头切回到1999年5月4日,因为是发生在朝气蓬勃的青年节里,所以,一切都显得尤其清晰和深刻。
  七名踏勘者刚刚翻过马家大山,又进入了鞍山。
  多次的进入,吃够了苦头,让踏勘者始终保持着对大山的高度警觉和戒备。早晨,董盛厚一一检查了队员们随身携带的安全绳、蛇药、干粮;指派宋云带一辆越野吉普,绕行八十公里,经晒经,到山后的宛门一个三户人家的山沟尽头接应。那一天,又是选择了阳光充沛的中午进山,这个季节,山外树木葳蕤、鸟语花香,而山腰以上积雪还没有融尽,有一颗太阳正好驱寒,万一迷失方向,凭太阳的指引也可以走出大山……
  对大山的洞察、防范无懈可击,而后来发生的事情,的确让踏勘者们防不胜防。
  山势、水流、风速、雪雨,无一不构成对输油管道永久性安全的影响,险山恶水间,一处选址不当,将造成全线的崩漏,这是天大的责任!踏勘者们不停地翻越着、跋涉着,测量、计算、思考,为每一处的险恶而焦虑,为每一个新的发现而惊喜。出于对兰成渝输油管道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勘者常常进入如痴如迷的忘我境界。一次考察中,队员关平的脚趾被山石碰折,血透鞋底,竟浑然不觉……
  在变化莫测的大山里,小气候的作用常常出其不意地制造出一些麻烦来,山谷的上空,刚刚还是一块朗朗乾坤,转眼间,阵风刮过,兜头就是阵雨,万木响泉,上下皆湿,阵雨过后,再抬头寻找那一颗太阳的时候,太阳早已不见了踪影……
  领导带头,队伍硬朗。在一片几近原始状态的树林里摸索行进的时候,董盛厚走在最前边,藤绊、萝缠、树枝抽打,伸手要去抓前面的一棵树时,来自生命深处的一个冷颤告诉他:蛇!一条胳膊粗的毒蛇赫然盘在那棵树上,不足两寸的距离,好险!
  夜色,提前笼罩了鞍山。“夜不翻山,雨不渡河”,乃大忌。
  七名踏勘者完全迷失了方向,他们听到了野兽低沉的吼叫……
  他们想用一只打火机向山外发一个求助信号,而黑夜太深厚了,大山太伟岸了,一朵火苗儿太渺小了。他们想寻找一个痕迹,哪怕是一块干燥的牛粪、一粒羊屎,但是,他们失望了,没有一只牛、羊可以爬上如此的高度。
  而且,5月里的大山上竟又开始飘洒雪花……
  贾占雷曾在1996年摔伤,颅骨开裂十四厘米,大难不死,而这个夜晚,死亡的阴影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翻过一座山头的时候,发现亓义文掉队了,人们焦急地呼喊着,寻找着,许久,亓义文才从一块巨石后慢慢站起身。后来,五十多岁的亓义文说:自己当时几乎虚脱了,爬不动了,感觉活不了了,躺在地上,想回应别人的呼喊,就是发不出声。
  如何走出大山的,事后踏勘者们反而难以说个清楚,只知道,转过山脚的那一刻,那两辆越野车始终向大山里打着灯光讯号,几位村民甚至燃亮了手中的火把,正准备进山援救。奉命随行护车的宋云,见七名踏勘的兄弟终于走下大山,悲喜交集,竟至失声而哭!
  九九八十一难的“晒经”啊!
  决战犀牛江
  狂荡无羁的犀牛江果然野性十足,在康县、成县之间一个叫镡家河的地方,一头撞开千仞石壁,咆哮而去,势不可阻,生生断裂了两县地理上的连接,一江两岸,虽鸡犬之声相闻,但要相互往来,溯江而上则需翻越七座山,沿江而下则需爬六道岭。
  两岸的百姓盼桥、盼路,望眼欲穿。
  1975年,两县政府就曾动议在犀牛江上架一座桥,怎奈地理恶险、经济穷窘和种种难理难断的纠葛,只能望江兴叹。二十五年了,一座桥终于没能架起。
  兰成渝输油管道将在这里过江!
  穿江而过?还是跨江而过?一字之差,决定着承受不同的工作负荷。
  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成、渝地区石油用量的百分之八十的缺口,激活和繁荣大西南的经济,而且,还体现在和输油管道伴生的综合社会效益,伴随管沟铺设的千余公里光缆、沿途的筑路、建桥,都是造福一方之举。
  经过多次的实地踏勘和专家评估,金陇管道有限公司决定斥资五百万元,在犀牛江上架起桥梁,以桥挟载管道,跨江而过。两县政府鼎力相助,做出“县城改造首先满足输油管道通过”的决定,两岸百姓敲锣打鼓,沿江高呼:共产党万岁!
  好事总是多磨。地质、水文、协商、协调,踏勘者若是穿一双铁鞋,那铁鞋也早已磨破,两岸的百姓不会知道,为犀牛江大桥踏勘、选址,董盛厚衣兜里总揣着大把的药物,副总经理张利被强直性脊柱炎折磨得大汗淋漓,贾占雷颅骨开裂的旧伤又在隐隐作痛。百姓不知道踏勘者们从犀牛江方向返回兰州的途中,连遭暴雨,在距土地岭五公里处,路基塌方,吉普车一头扎进泥石流,幸亏空军部队的一辆卡车赶上来,拼死拼活地把他们拖出来……
  犀牛江大桥落成以后被评为省优良工程,甘肃、四川两省卫视争相报道,两岸百姓则刻石立碑,并坚请董盛厚撰词,词曰:一桥雄跨江水绵,云垭通成达康县;凿山劈路建管道,弹指油龙惠巴山。
  一座桥、一段路、一口水井,哪一件造福一方的好事不包容着踏勘者甜酸苦辣的故事?在兰成渝输油管道千里沿途上,又有多少桥、路和水井?又有多少这样的故事?
  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苏木沟为黄土高原的大型冲沟,宽处百余米,窄处数十丈,折转、扭曲如蛇动,不足二十公里的流程,高低落差竟达五百米之多,平均坡降千分之二十五,倒挂一样紧紧吸附在黄土高原上,缘沟耸起的是最不禁雨浸风蚀的红板岩,有雨的日子,泥石俱下,沟水混沌,暴戾如江河咆哮;无雨的日子,沟底卵石如斗,沟侧峥嵘怪异。历史上,苏木沟就从来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条道路,散居在苏木沟的三三两两的人家,有人至今没有走进过县城。
  兰成渝输油管道不仅要完成对苏木沟的九次穿越,而且,穿越之后,要为苏木沟拓修出一条道路来。
  为了输油管道的九次穿越和一条道路,踏勘者深入苏木沟长达三个月有余。大西北的冬天冷得出奇,雪又大得出奇,踏勘者们边铲雪、边前进,掌心经常会被挡路的冻石撕攫得流血。
  兰成渝输油管道仅在甘肃省境内就留下了三百九十六点九公里的道路,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寸路、寸金、寸心可掬,踏勘者无憾、无愧。
  跋涉者说
  我们一直在寻找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这些无畏的踏勘者,在人们普遍关注投入回报的今天,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呢?
  行动是最好的注脚。
  那又是第几次攀越甘陕交界处的八海山?时近黄昏,年过半百的王长安实在气喘吁吁了,他要折断一根树枝为杖,一个折枝的动作,脱离队伍约百米的距离,夕阳下,看得清伙伴们的背影,听得到伙伴们对他的呼唤,王长安加快了追赶的脚步。几天前,刚刚下了暴雨,山洪暴发了,巨大能量制造了许多悬石、危石,临风若动,人不敢仰视,追赶到一座垭口,山体骤然开裂,数百吨的石头狂泻而下,那一刻,山谷震动,鸟惊兽逃,狂泻的石头恰恰落在伙伴们的身后,又恰恰落在王长安身前。苍天有眼,伙伴们若慢走一步,此处当埋忠骨;王长安若快行一步,忠骨当埋此处。群峰耸立的秦岭深处,三年中,踏勘者躲过十几次这样的生死一劫!
  那又是第几次面对刚下过雨的黄泥路?走这样的路真是如入鬼门关啊!路窄车滑,车一滑就横起走。滑也得往前走啊,在他们心里就没有退路。司机小肖已经习惯在“死神”门前开车了,但技术再高,把得了车,把不了路啊!一不留神,车还是横起来,有一个车轮已悬空,下面是万丈深渊。人从车门往外走都小心翼翼,脚边落地边看着车。副总经理张利和小肖从车上下来后,看到车在晃,稍动就会翻下去,好悬,怎么办?他们向老乡要了铁锹,在着地的三个车轮前挖了坑,让老乡用绳子把车稳住。张总对小肖说,就这一把了,万一不行就跳车。他担心车发动的一瞬间,会翻下去,但万幸,车终于窜了出来。两个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不敢开车了,只得徒步把带给困在山里的部队的东西送过去。
  现在的管线线路都是他们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不了解地形地貌,就不知道管线放在什么地方更安全,放在什么位置最节约投资。正因为这线险、难、重要,他们才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崇高的荣誉感。他们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放在了这条线上,从来就没有畏惧过。副总经理张利说:“只有我们险,才能把管道的险排除。我们觉得这事就得我们干,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看前面还有哪个山没上,一定上去看,是不是还有更合适的选择。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屈不挠、永无止境的执著和坚韧,才有了今天这个最佳的结果。人生能有这段经历,踏勘过这样一条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是最险最难,最具挑战意义的管线,我们知足了。”
  张利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不能劳累,每次回家,亲朋好友都劝他不干了,这条线又难又险,要担大风险,大责任,自己身体又不好,何必呢?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富有挑战意义的个性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带上药上了兰成渝。
  贾占雷、王长安,几乎每个踏过线的人都对我们谈到了责任感、使命感。
  踏勘者走过的地方,已出现惊天动地的爆破、机器的轰响和千军万马合力的呐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