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 张艺谋谈“申奥大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27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
张艺谋谈“申奥大片”
刘红
  7月13日,已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几天来,北京和奥运成了人们的中心话题,而申奥宣传片首次全面播出又成为万众注目的焦点。为此,笔者采访了该片总导演张艺谋。
  提起申奥宣传片的制作,张艺谋第一句话就说:“这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他介绍说:“整个申奥过程大概要用够拍几十部影片的素材,所以我们等于有几十部电影要拍。断断续续我们干了一年多,分了很多个摄制组,每个组算起来都有一百多人,用了拍几十部片子的胶片,拍了很长时间。有很多导演、摄影师、剪辑师都在工作,都在没日没夜地干。”
  申奥宣传片是向奥委会成员介绍申办城市的重要手段,别的申奥城市拍过,我国在上一届申奥时也请外国人执导过,然而我们却失败了。2008年的奥运会我们志在必得,奥申委决定请张艺谋担任总导演。
  张艺谋果然不负重望,在仅有4分30秒的宣传片里,把“人文奥运”的北京申奥理念发挥得酣畅淋漓,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扬。人们都说,申奥成功,宣传片功不可没,张艺谋是有功之臣。
  对此赞誉,张艺谋谦虚地说:“总的方向,总的构思都是奥申委集体讨论。这跟拍电影不一样,拍电影是导演说了算,这个不是。严格地说,集体是导演,奥申委是导演,国家是导演,我是执行导演。我具体能做的是把大家的意见,大家提的基本方向综合到四分半的时间里去,镜头怎么组接,音乐怎么使用,片子到底是什么感觉,这是我要做的工作。”
  和拍电影不一样的还有,电影基本是按剧本拍的,而拍申奥宣传片过程中变数太多。张艺谋将此比作像打一场大仗一样:“这个东西谁也不能提前定,要根据国内国际的形势,根据奥申委评估团的报告,根据当时的现状、现在的发展,根据巴黎、大阪、多伦多各申办城市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这就跟打仗一样,不能错估了形势。我们的决赛片大方向有了,但具体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直到7月10日,离奥委会委员投票还有最后三天的时候才定下来,所以我们那几天都是通宵剪片子。”
  一部申奥宣传片凝聚了太多人的汗水和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告诉笔者,大家反映很好的威风锣鼓就是刘淇市长想出来的,当时离投票日仅有七天,现拍已经来不及了,好在张艺谋过去拍有威风锣鼓的资料,正好派上用场。张艺谋说申奥宣传片的拍摄成功是全国影视工作者的骄傲:“实际上我们调集了很多人,他们有的是拍电影的,有的是拍电视的,还有拍广告的。包括音乐也是,一开始第一段是谭盾的,他是海外华人,第二段是世界三大男高音的《今夜无人入睡》,第三段是威风锣鼓。”
  在参加拍摄制作申奥宣传片的人里,有几个年轻的广告人,为了拍好申奥宣传片,他们提供机房给摄制组使用而分文不取。张艺谋请他们加盟,因为他觉得申奥宣传片应该更像一个广告,把新北京形象向全世界广而告之。这些人表现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令张艺谋感慨良多。“有一个执行导演叫赵志强,从去年2月到现在,十五个月时间从头工作到最后,一直跟我去了莫斯科。我是动嘴不动手,他是动手剪啊,找素材啊,白天黑夜地剪片子。这个人是主要干将。”
  申奥宣传片中有些镜头极短,最短的不到一秒钟。不断切换的短镜头;京剧、芭蕾舞、太极拳,世界三大男高音的美声唱腔,中西文化的交替展示;画面色彩明快,音乐高亢激昂,场面气势恢宏而又特别注意细节处理,种种元素的完美结合,使整个申奥宣传片具有极高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由此,人们把“申奥大片”的美誉送给了它。而张艺谋导演已经放眼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会场,思索着能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他说,担任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工作是我的心愿,希望领导能考虑。
  最后,张艺谋透露,他现在天天坚持跑步,这是他迎奥运的最具体的行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