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喜看碱地变绿茵 通榆县尝到环保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4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喜看碱地变绿茵
通榆县尝到环保甜头
  本报长春10月13日电记者张玉来报道:金秋时节,记者乘车从吉林省通榆县的十花道乡向东北方向行驶了大约三四里路,沿途收进眼底的几乎全是白花花、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突然,眼前出现了一道奇异的景观:左侧依然是白花花的盐碱地,而右侧的围栏内却变成了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多年不见的野兔、野鸡、大雁、天鹅、百灵鸟又回来了。
  通榆县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张海明告诉记者,由于多年来的过耕、过牧和不合理开发,致使通榆的草原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造成可利用草原面积不断减少。草原生态的恶化,不仅直接影响了牧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牧民的生存。2000年全县开展了人工种草、深松补播、建草原围栏、实施退耕还草和草原改良工作,两年间建设的围栏面积就达到21万亩。我们见到的这一奇异景观,就是其中1万亩在去年建成的草原围栏。
  30多岁的郭正义和妻子王红是这片草原围栏的管护员。夫妻俩介绍说,20多年前这里还是绿草如茵的大草原,可以看到好多动物,后来眼见着一年年退化,直到连碱蓬子都不长了。自去年建成草原围栏,当年就产草近40万公斤,今年能产草100万公斤。草长高了,有的地方都齐腰高。去年冬天雪下得又多又大,很多地方饿死了牲畜,这里不仅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还能向外地卖畜草。
  副县长李永安告诉记者,去年建草原围栏时,一些牧民还不是很理解,有的甚至躺在拖拉机前,阻止施工。一年的实践使牧民尝到了甜头,今年纷纷要求建草原围栏,十花道乡今年就建设了2.4万亩草原围栏,再过3年,通榆县的245万亩盐碱地将绝大部分变成牧草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