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一家企业,三种报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5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一家企业,三种报表
杜伟张剑
  近日,笔者随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益阳市分行调查组,在企业调查违规破产改制情况时发现:一家企业竟有三种不同的财务报表。据了解,该企业向银行报送的财务报表收入980万元,盈利80.5万元;向税务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收入50万元,亏损21.6万元;向政府及主管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收入1100万元,盈利56.8万元。经调查,该企业的利润盈亏,既不像报给税务部门的那样少,也不像报送给银行、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那样多。
  一家企业缘何会同时报送三种不同的报表?据调查,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骗取贷款。这家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任,采取虚报利润80.53万元,掩盖亏损的方式,为银行贷款调查铺平道路。而银行有些信贷人员素质不高,贷前调查时,不深入剖析企业经营全过程,仅凭报表决定贷款是否可行。据调查,这家企业现有银行贷款218万元,其中将近160万元可以说是靠虚报利润“骗”取的。目前218万元贷款均已成为了“两呆”(呆账、呆滞)贷款。银行不仅贷款本息无法收回,甚至连债权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偷逃税收。每年,该企业均要采取少报收入与利润,多报亏损和自然灾害及请客送礼等方法,获得税务人员在政策上或情理上的“豁免”。据了解,近3年来,该企业累计实现财务收入3800万元、利润560余万元,而上缴税金(含增值税、营业税等)仅43万余元,不足应缴税款的40%。三是追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好大喜功,以政绩论英雄,搞“数字出官”,致使一些部门领导为了任期政绩,对企业做假账、报假表,瞒天过海,听之任之;而企业为了追求政绩或讨主管部门及政府领导喜欢,玩数字游戏,报喜不报忧。以这家企业为例,就因年年盈利,被地方乡镇评为“改制经营明星企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企业负责人也因经营企业突出等其它原因,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嘉奖。
  据笔者调查,上述这种逐级弄虚作假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并非个例,如不严加整肃,必将破坏和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呼吁:国家应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利时机,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作为。对那些企图通过虚报浮夸求得仕途、政绩的企业负责人应严肃处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