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菏泽:农民不再“卖粮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菏泽:农民不再“卖粮难”
本报记者蒋涵箴
  8月底,菏泽农民从电视上看到了市长与青海省粮食局局长签订了小麦购销合同,明年夏收后,菏泽的优质小麦将源源不断地运到青海,青海将用菏泽小麦加工面粉。“离小麦播种期还有一个多月,明年收割的麦子都签好了订单,往后只要一门心思做好大田管理,准保种小麦也能挣个好价钱。”山东省最大的小麦产地——菏泽农民今年很开心,他们终于走出“卖粮难”的阴影。
  优质小麦产销名列前茅菏泽市小麦面积、产量、商品粮均居山东省首位,是该市第一大产业。这几年粮食供过于求,普通小麦大量积压,“第一”并没有带来优势,菏泽依然是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因为“卖粮难”,农民不知流下了多少辛酸泪!
  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研,认为本地区与世界上著名的优质麦产区处在同一纬度,自然条件很适合种小麦。下决心动员农民生产优质小麦,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菏泽市加强了对种子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使优质小麦品种数量多、质量优。在冬季低温、春季持续干旱等不利条件下,今年全市380万亩优质小麦,平均单产357.9公斤。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定陶县的42.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12公斤,出现了万亩单产过千斤的丰产地。
  全市优质小麦生产实现了一乡一种,许多乡镇形成了万亩以上的区域种植带,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农户对优质小麦单收、单打、单贮,粮食部门实行优质优价、专仓贮存。今年,全市优质小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0%以上,产量达12.5亿公斤左右。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
  “订单”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粮食部门积极改进工作职能,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模式,与优质小麦基地乡镇签订产购合同,使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菏泽市粮食局把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优质小麦产销衔接,作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他们努力促成了广东、浙江、湖北、江西、青海等粮食主销省与本地优质小麦基地之间签订产购、供货协议,对内坚持优质优价敞开收购,取信于民;对外使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6个省市区,每年粮食经营量都在10亿公斤以上。市粮油集团发展成为集粮油购销、储运、期货交易、面粉、油脂、仪器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总额6.8亿元,年销售额10亿元,经济效益居全省同行前列。
  何楼镇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经过三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区域布局、规模种植、订单销售的良性发展机制。2000年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全部实现合同回收,回收价高于普通小麦市场价10%至15%,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20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