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源于实践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6
第9版(理论)
专栏:

源于实践的思考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党的八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我们就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今天,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人民与党之间的交往与联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渠道也更加丰富多样。但即使如此,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也同样不能丢。因为,再多的网站,再快的传播速度,再准确的数据,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接触,不能代替细致入微的情感传递与交流。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应积极疏通和拓宽联系群众的各种渠道,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民所想,知民所忧,济民所困,解民所难,从而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仰叶齐(安徽)
  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世上最难得、最宝贵的,就是人心。人心,靠上级封不来,靠权力压不来,靠自己吹不来,靠小聪明骗不来,惟有时刻以“三个代表”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赢得群众的肯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通过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田。要时刻了解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和群众一起为了群众自己的事业而奋斗。
  ——王强(北京)
  不断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
  哪里有权力,哪里有领导,哪里就要有群众的监督。要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激发群众的监督热情,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把群众的监督看作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解决群众“不愿监督”的问题;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避免暗箱操作,为群众行使监督权提供条件,解决群众“无法监督”的问题;保护群众依法检举、控告的民主权利,弘扬正气,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解决群众“不敢监督”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实现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全方位监督。
  ——刘德立(北京)
  根除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各级领导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但是在调查研究中,形式主义的东西时有表现。比如,先设定好框框、论点,再按图索骥的“论证式”调研;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名利式”调研;只看“规定动作”,只调“好”不调“差”的“盆景式”调研;“形下而神不下”的“走马观花式”调研;光调查不解决问题的“两张皮式”调研;等等。以形式主义的方法搞调查研究,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而且如果以这样的调研结果作为决策依据,还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因此,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根除调研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使调查研究成为为科学决策作准备的过程,成为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而真正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过程。
  ——刘伯光(四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