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他们是信息交换机,他们是催化剂,他们是孵化器……在科技和经济这以往老捏不到一起的“两张皮”之间,由中科院选派的数百名“科技副职”正充当着——穿针引线的架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6
第10版(科技)
专栏:

  他们是信息交换机,他们是催化剂,他们是孵化器……在科技和经济这以往老捏不到一起的“两张皮”之间,由中科院选派的数百名“科技副职”正充当着——
穿针引线的架桥人
本报记者杨明方
  到今年9月,身为博士后的徐照辉从中科院学部联合办公室被选派到浙江绍兴市挂职刚满一年,而经他“牵线搭桥”引进的院地合作科技项目已有十几个,其中半数已经签约。徐照辉列席绍兴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地方科技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科学合理的建议。绍兴市市长冯顺桥自豪地说:“我背后有这样一位高层次的科技助理,我们绍兴发展高科技、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徐照辉是中国科学院派出、目前在任的190多名“科技副职”中的一位。从今年到2005年的5年时间里,中科院将加大“科技副职”的选派力度,派遣1000名“科技副职”到各地任职,在“科教兴国”的舞台上奏响激越雄浑的进行曲。
  成果转化的“高效催化剂”
  “科技副职”是泛指科技或管理人员受委派到地方担任政府、企业的领导职务,一般为副职或特邀科技顾问。
  全国第一位“科技副职”就是16年前由中国科学院派出的。当时,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作为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建设的技术负责单位,派出一支科研队伍深入农村开展工作。1985年5月,这支队伍的负责人邓卫东被正式聘任为该县“科技副县长”,成为我国第一位经“选派”的政府“科技副职”。
  16年来,由中国科学院“发明”的“科技副职”这一新型干部管理制度,经历了科技扶贫、科技成果转化和与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相结合等侧重点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到目前为止,中科院已先后派出700余名“科技副职”干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众多开展此项工作的部门和单位中,中科院的力度最大,成效斐然。
  言谈举止透着几分儒雅气质的绍兴市市长助理徐照辉坦言自己没有什么“绝招”。他说,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有中科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上千名院士做后盾;他所做的,就是凭着一颗真诚的心,在他所熟悉的部分院士和“求贤若渴”的绍兴企业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极具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走上产业化的“康庄大道”。
  且看徐照辉这一年里牵线搭桥的“院士项目”:“罗红霉素的计算机控制结晶”是绍兴震元公司与天津大学王静康院士等的合作项目,合同已经正式签订;“高性防腐涂料”是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等与新昌赛丽丝绸公司合作开发,属于军地两用并且急需的新材料,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氨基酸注射液”是新昌制药厂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孙曼霁院士等的合作项目,合同金额约为2000万元……院士们说:“‘科技副职’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效催化剂’。”
  与徐照辉巧打“院士牌”不同,挂职担任扬州市计委副主任的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科技企业华建公司总裁助理于大力则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扬州市抓来了“汽车电脑集成”、中关村科技集团全面参与扬州城市信息化建设等5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项目,引进资金共计1.6亿元。
  广受赞誉的“科技使者”
  在浙江宁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正可谓“大名鼎鼎”。今年3月,《宁波日报》以两整版的篇幅刊发长篇通讯,介绍这位宁波市科委副主任的感人事迹。本来,去年10月朱士正就已挂职期满,但宁波市政府和市科委舍不得他走,最后来了个“君子协定”:请他“弹性任职”——在宁波方面需要的时候,他保证“一个电话就到”。
  朱士正是享受政府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10月,他来到宁波挂职。在宁波成功申办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的过程中,在“年产万吨工程塑料”等6个重大项目落户宁波企业的背后,凝聚了他无数的辛劳,倾注了他满腔的心血。而当企业提出给他适当报酬时,他严词拒绝了;当市委组织部提出给他一部分额外津贴时,他仍然表示不接受。
  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科学能力也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不到30岁的梁专建是从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选派到浙江嘉兴担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他于今年3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为嘉兴市创业园区制订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园区的工作一下子从无序走上了正轨。今年6月,嘉兴市有关部门正式发文,任命他兼任科技创业园区主任(法人代表),这在“科技副职”中并不多见。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唯民说:“我们让‘科技副职’当法人代表,就是让他有职有权,更好地施展才干。”
  中科院派出的“科技副职”为地方带去了有形的科技成果,成为加强中科院与地方科技合作的“科技使者”;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态度,也让可贵的科学精神得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发扬光大。正因如此,中国科学院选派出的“科技副职”在不少地方炙手可热。以2000年为例,各地提出的需求岗位近300个,而中国科学院各单位推荐的科技副职后备人选只有81名,供求“严重失衡”。
  “象牙塔”外的知识创新
  选派“科技副职”工作是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人会问:派到地方挂职,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和交往应酬,还有精力去进行“知识创新”吗?从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选派到江苏泰州市担任市长助理的霍明远对此的体会是:实践出真知,“科技副职”与知识创新不仅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
  作为一位到任不到两年的市长助理,霍明远发挥专业特长,为地方发展出力。他协助引进的国家计委“小城镇建设资金”300万元已经到位,5年共计1500万元人民币;国务院“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将泰州、扬州列为第一批实施单位,项目资金可达2亿元人民币;巧妙构思的“鸳鸯啤酒”等亦分别申请了国家专利……
  而作为一名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创新基地研究员和博导,霍明远也很称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的《资源科学》今年第4期出版了《知识资源与知识经济》专号,霍明远是排序第一的主编,由他自己撰写的论文就有8篇。
  记者在泰州采访期间,恰逢他协助泰州市有关部门开发的苏中地区第一眼地热温泉“泰热一井”开采成功。近年来,霍明远依据油气无机成因理论,在福建省罗源湾和江苏泰州黄桥地区开展寻找无机成因油气资源的实践活动。霍明远带着科研任务来到泰州出任“科技副职”,他全身心地投入,协助地矿部门确定井位,协调重大施工问题,最终给泰州人民带来了温泉,自己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科技副职”工作为公众了解中科院提供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为中科院的大批科技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深入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朱士正认为,科研本身就要走和生产实践结合的道路,挂职一点也不耽误科研,关键是要合理利用时间。这两年,朱士正每周往返于上海和宁波之间,在积极为地方“赚钱”的同时,率领他的有机氟开放实验室紧盯世界尖端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朱士正很认真地给记者看了一份这两年里他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题目清单,他指着自己和他带的硕士生、博士生一起的“全家福”照片说:“我要让我的学生也多来宁波看一看,毕业后不要都跑到国外去了。”
  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表示,今后中科院的“科技副职”工作将做到“四个结合”:即以派出的“科技副职”为纽带,加强中科院与地方全方位的合作;一以贯之,继续做好对口部门的科技扶贫;推进知识创新工程,鼓励科研人员带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到地方孵化;在选派的科技副职中考察物色,锻炼和培养中国科学院的各级后备领导干部。
  我国古代,曾涌现出诸如苏东坡、白居易等“为文流芳百世,为官造福一方”的“文章太守”。人们期待,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涌现出来的“科技副职”,将当之无愧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留名青史的“科技县令”、“科技太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