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韩国音乐剧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地铁一号线》驶进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6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韩国音乐剧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地铁一号线》驶进北京
本报记者刘玉琴
  10月9日起在北京拉开帷幕的亚洲艺术节近日渐入佳境,好戏连台。13日起在中国儿童艺术剧场演出的韩国音乐剧《地铁一号线》给了首都观众意外的惊喜。
  《地铁一号线》的剧情并不复杂,它以汉城一条只能在左侧下车的地铁车厢为舞台,以一个来自中国延边的姑娘寻找亲人的过程为线索,使20世纪90年代韩国社会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现象在此粉墨登场。剧中描写了小偷、醉鬼、学运分子、大学讲师、小商贩、传教士、清洁工等各种各样的平民百姓的面貌,借此讽刺和嘲笑当代韩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
  由金敏基改编并导演、学殿剧团演出的摇滚音乐剧《地铁一号线》于1994年5月首演以来,至今已演出了1200多场,深受观众欢迎。它浓缩了一个重要年代的风貌,容易引起韩国知识分子对过去的回忆和强烈共鸣,金敏基用反讽和搞笑的方式消解了他们心头的重压。而对其他观众来说,此剧贴近生活的风格和诙谐的语言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地铁一号线》没有华丽的舞台布景,也没有大牌的演员,但欣赏的观众已达18万之多。该剧的表演者都是韩国知名的实力派演员,他们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和变形,看似随意实是独具匠心。一件道具、一套服装或一句俚语、一个动作都显得幽默十足,同时又极其鲜明的反映出韩国社会的时代特征。该剧脱离了以前使用录音伴奏的音乐剧形式,首次将韩国的5人组音乐团体搬上舞台进行现场演奏,音乐延用欧美经典音乐剧的风格,在保持原有旋律的同时,加入电声乐队的配器,令人耳目一新。此剧还把韩国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现实用活生生的音乐化语言进行了生动的表达,拓宽了音乐剧现实主义的道路。金敏基在充分理解同一个题目的德国原作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生活,把韩国风俗渗透到话剧的每一个角落里。
  从表面上看,《地铁一号线》是在否定某种社会现象,但实质上是在歌唱希望,全篇流动着贫民之间温暖的关爱之情。
  中演公司副总经理宋丽红介绍,这出戏舞台表演形式新颖,制作精良,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水准,中国观众看了一定会接受并喜欢。她说,本剧是对韩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中韩同为亚洲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其次,这部戏以地铁车厢为场景,而地铁也早已成为中国都市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中国观众对本剧不会感到陌生。另外,剧中的女主角是一个中国延边的姑娘,这更会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她说,《地铁一号线》雅俗共赏的剧场效果,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