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8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由于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论断,为我们认识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提供了理论根据。深入学习领会这一论断,对于坚持和巩固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批农民加入工人阶级队伍,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部分工人群众从国有企业流动到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企业管理制度发生变化,企业改革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被称为“老三会”的党委会、职代会和管委会的作用,在一些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弱化趋势。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逐步加大,一部分职工出现结构性失业,即下岗。凡此种种变化,引起社会上一些人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产生种种困惑。
  联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我们认为,新时期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没有改变。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与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和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的。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应该从总体上来观察。新时期,邓小平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认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强大了,民族兴旺了,人民生活走进小康了,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和底子。
  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是与工人阶级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当今世界,以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群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结构有很大的提升。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告别了“短缺经济”,党中央审时度势,十五届五中全会适时地提出“十五”计划的主线是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过去的适应调整,而是涉及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全局性调整,是新技术带动的战略性调整。党中央的战略安排深刻地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作为工人群众,应该以这种战略眼光来观察祖国和自己的命运,顺应这种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主人翁地位。
  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是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人翁地位的巩固,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既然是国家的主人,就必须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既有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更有全体工人阶级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
  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政治判断,认识这一地位的“不变”,应与职工劳动关系、企业治理结构的“变”相区别。从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方面而论,实行新体制的合同契约,个人似乎有一种“被雇佣”的感觉,其实,这种制度有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是现代企业的内在要求。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应正确认识这种经济改革的进步性,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践者。也就是说,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政治认识,是指阶级的总体地位,而不应仅仅与具体的职业感受混为一谈。
  正确认识当前某些社会现象的实质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吗?
  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不少工人下岗、失业,造成了他们生活上的一时困难,非常值得同情。但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因为,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在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绝大部分情况是结构性失业,而非周期性失业。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流动的具体表现。尽管这种失业大多是非自愿的,但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素总是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较高的部门流动,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部门向符合市场需求的部门流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人下岗、失业的问题,引导他们再就业。可见,下岗工人仍然是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其中处于流动过程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根本没有改变。我们应该看到,减员增效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调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有经济效率的提高,使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物质基础得以巩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积累,有利于为下岗工人创造更多的再就业机会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因此,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舍小利而顾大利,舍短期利益而得长远利益,是符合工人阶级整体利益的。
  体力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相对地位下降,就意味着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削弱吗?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带来劳动方式的不断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甚至脑力的过程,因而也是体力劳动相对地位不断下降的过程。20世纪后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强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除了体力劳动者,从事发明创造、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的脑力劳动者,也作为生产力的独立要素,或渗透到生产力其他要素中,不仅创造出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体力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地位的相对下降,同时也意味着脑力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地位的相对上升,工人阶级仍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其主人翁地位丝毫没有被削弱。
  不断加强和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加强和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必须切实保证和落实工人阶级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保证和落实这一权利,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首先是就国体而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人民民主专政,既是我国工人阶级获得自身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的首要条件,也是我国工人阶级加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强大工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切实保障国家的各项法律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反映工人阶级的要求;切实保证工人阶级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当家作主。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在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即它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加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就要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切实保障工人阶级的物质文化利益。一方面,各级党和政府要加强同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尤其要千方百计地为遇到困难的职工排忧解难,努力把工人阶级的物质文化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构筑重要支柱。再一方面,要发挥好工会的作用。党和政府要学会通过工会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完成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奋斗;要支持工会组织的工作,为工会履行职能创造条件。
  必须加强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工作,建设好工人阶级队伍,把工人阶级队伍中特别是生产力开拓者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要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教育、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感教育、法律和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工人群众不断提高政治觉悟。要在组织上重视从产业工人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中培养和吸收优秀分子入党;重视从广大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中培养和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以壮大党的队伍。(执笔:周锦尉陈宪李明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