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澳大利亚 工党竞选扳回一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8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澳大利亚 工党竞选扳回一局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自10月5日宣布大选以来,霍华德的联盟党政府由于在支持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问题上的有力表现和在船民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受到选民的赞赏,支持率直线上升,而工党一直处于被动跟进的劣势地位。但工党领袖比兹利借14日晚的一场电视辩论扳回了一局。
  辩论虽以打击恐怖主义开场,但由于两党在这个问题上争相表现得一个比一个更亲美更强硬,于是如何对付船民入境成为上半场辩论的主题。自“坦帕”号事件发生,澳5艘军舰4架远程侦察机被拴在公海上堵截船民,然而收效甚微,船民们仍在“前赴后继”,仅上周就又有两艘船只,400多船民又闯入澳外岛水域而拒绝驶离,澳军舰只得鸣枪警告,以致发生14名难民(包括2名儿童)跳入海中的事件。澳政府为此受到舆论的批评,联合国难民事务官员也要求进行调查。于是比兹利借电视辩论对政府措施的有效性提出质疑。他指出,虽然政府通过了可对非法入境船只强行押返的法律,又动用了海军在海上堵截却毫无效果,而工党的长期解决办法,一是建立一支美国式的海岸警卫队,二是与印尼建立良好关系,取得扣留船民的合作。他有意点到由于联盟党政府同印尼关系紧张,梅加瓦蒂总统至今都不肯接听霍华德的电话的尴尬事件。这让工党在船民问题上从原来的被动多少化为主动。
  下半场辩论又被工党提出的“建成知识国家”战略所主导。巧的是,就在电视辩论的前一天,世界报业大王默多克在南澳发表演讲指出,人力资本,即大脑、技能和企业家精神已构成一个国家最宝贵和最强大的资源。他说,澳在和平时期国防开支大于教育开支的思路必须改变。如果不加大对科教的投资,澳在国际上将会变得无足轻重。他的讲话被工党所利用,对政府前些年大幅削减科教支出大张挞伐,同时对政府劫贫济富,资助私立学校,忽视公立学校提出批评。
  而霍华德总理在反驳时不慎失口,说他实施的消费税正是给各州政府资助教育提供了财源,这正好让比兹利利用了人们对消费税的愤懑情绪。比兹利指出,教育不仅是州政府的责任,更是联邦政府的责任。如果光靠消费税,那么加大教育投资就将导致各州要求提高消费税,并对食品也开征消费税。他的话无疑将加深人们对消费税上涨的恐惧。从长远来看,消费税对扩大税收基础和经济发展不无好处。但不巧的是,10%的消费税于去年下半年开征之后不久即逢世界经济下滑。消费税的实施导致物价上涨,打击了消费需求,购买力下降,对澳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工党取消部分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税的口号就很赢得贫困阶层的支持。
  霍华德总理虽一再强调只有他的政府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但他对未来三年的任期却没能提出执政纲要和远景设想。现年62岁的霍华德曾表示,到64岁时他将考虑退休,这等于是说他只当两年总理就要让位于接班人国库部长科斯特洛。科斯特洛颇有能力,但却是消费税的积极倡导和执行者,开罪了不少选民。工党的竞选广告说,霍华德并没有做满第三任的政策;选霍华德就是选他的接班人科斯特洛。而霍华德对此却不能断然否认,他只是赞扬部长们的杰出能力。可工党领袖比兹利立即指出,他的国防部长、卫生部长和财政部长(有别于国库部长)都已提出辞职,他本人也将在两年后退休,这都无法给人们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他强调自己当了5年国防部长,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11年之久的经历,让人们相信在面临今天的安全挑战时,只有他才是最合适的总理人选。
  由80名未决定投票意向的选民应邀在现场对两位候选人的表现进行即时评分,结果是霍华德得33分,而比兹利则得了67分。这给自“坦帕”号危机以来,一直落后10多个百分点的工党一个极大的鼓舞。但这也仅仅表明工党有望追赶上来,并不表明它能轻而易举地赢得大选。这就是为什么比兹利要求进行第二场电视辩论,而霍华德则拒绝再为工党提供这样的表现机会。(本报堪培拉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