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8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3)
  李永忠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正确认识并始终坚持这一基本观点。
  来自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从党的队伍构成基础来看,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构成了党的队伍的主体,他们与来自其他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共同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的力量。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基础来看,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因而成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与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紧密相联,党的事业、党的建设都立足于人民的基础之上。
  植根于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条件。列宁在八十二年前就指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植根于人民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壮大队伍、夺取胜利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在八十年奋斗中历尽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是否植根于人民,直接关系到党的力量的强弱、党的事业的成败。党的力量源泉要靠党的纲领去动员,要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引导;党的胜利之本要靠全体党员去争取,要靠党的组织去凝聚。植根于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植根于人民,党的事业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事业,才能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汇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只有植根于人民,党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服务于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有了来自人民的基础和植根于人民的条件,党就有了获取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可能性,而要将这一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始终坚持这一宗旨,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也是我们党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原因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