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但这方面的现状却难令人满意——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管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9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视窗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但这方面的现状却难令人满意——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管家
  董小荣
  再好的房子,如果配套服务跟不上,也难令购房者满意。最近一个时期,媒体上经常出现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闹纠纷的新闻,究其原因,主要是业主们对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欲炒掉自家的“管家”,有的甚至还发展到对簿公堂。入世在即,已经有不少“洋管家”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摩拳擦掌以待进入。在这场竞争中,土管家会被打败吗?
  “土管家”还有差距
  去年,有机构对北京人渴望什么样的社区规划及物业管理进行了一次调查,被调查者中有38%的人认为可承受的最高物业管理费为每平方米2元/月,而希望得到的物业管理服务则包括24小时保安、定点班车、接送孩子等等。
  但实际情况与人们的希望还有很大的距离。王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两年多以前购买了京顺路上某城市花园的房产,据她说,每年的物业管理费、取暖费及其它各项杂费达5000多元;而住在某某城的11、12号楼的业主就更倒霉,由于质量问题,这两幢楼几乎所有住户家里的墙体都出现了裂缝,而物业管理公司至今也没有解决。面对目前用高额物业管理费换回来的低水平服务,人们自然会产生不满。
  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市场需要,近年来,我国物业管理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00万,而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直到去年10月15日才成立,所以,此前在制定“行规行约”和企业监管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香港戴德梁行物管部的一位负责人说,物业管理政策可操作性较差和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是现在中国物业管理市场两个最大的问题。清华大学一位物业管理专家也认为,从业人员素质差的确是影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洋管家”有啥不同
  在人们纷纷对“土管家”表示不满的同时,对“洋管家”的期待似乎又多了几分。那么,“洋管家”究竟有啥特色?首都经贸大学的谭善勇教授将其归为四点:
  先进的管理体系。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已经运作了一个多世纪,企业拥有先进的作业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与它们相比,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既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又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特别那些原来从房管所转制过来的物业公司,仍然保留着“等、靠、要”的作派,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低价高质的管理服务。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物业管理服务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还较高,而服务水平则很低,特别是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突出。加入WTO和开放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后,必然会出现低成本、低价格、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向高成本、高价格、低质量的管理服务的挑战。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国外发达国家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们有很多高素质的物业管理师和高级物业管理人才,而在我国,无论在政府眼中还是在普通民众心中,物业管理人员都是一些素质低、无专业知识、失业、下岗、退休人员(实际情况基本如此),这些人员绝大多数基本不懂,或者根本不懂物业管理和物业管理市场。
  较多的物业管理经验。发达国家物业管理市场运行已达百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很多决策经验。相比之下,我国物业管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干扰,仍然在进行着一些非市场化的运作。比如某个物业管理企业因为是某个开发公司的下属企业,或者是某几个开发公司合资组成的股份制企业,虽然根本不懂何为物业管理,却不愁没有业务,既不必到市场上去打打杀杀,也不用为市场决策而劳神。
  “土管家”怎么应对
  入世后,土、洋管家之间竞争难免。对于土管家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市场的法律法规,目前亟须完善的主要是市场准入、市场招投标管理、网络市场管理等规定,这几方面的问题因是近几年才出现,所以还未及出台较成熟的管理办法。
  专家指出,完善物业管理市场法律法规不是削足适履地迎合国外企业,而是先走一步,让国外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后有章可循,避免手足无措或钻国内的空子。另外,要加强物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培养出足够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让其有能力、有信心、有保障地推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应对入世后的竞争,为土管家谋得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对于广大中国老百姓来说,“洋管家”涉足中国房地产市场,使得竞争的格局更加多元化。但不论谁能胜出,通过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消费者。(压题照片由本报记者徐烨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