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不仅仅是“黑白”变“彩色”——看济宁如何调整经济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1
第7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不仅仅是“黑白”变“彩色”
——看济宁如何调整经济结构
高渊阎向军王鸿鹏
  2001年上半年度的经济运行报表放在记者面前。济宁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一行小字,提醒记者注意:“白酒行业在全市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由‘八五’期间的40%下降到0.6%。”言语间,他的脸上看不到忧虑。
  说起山东济宁市,许多人常会联想起两样东西,一是曲阜的孔庙,二是孔府家酒。前些年,当孔府系列白酒铺天盖地打广告时,济宁的名声也随之远播。但近年来,当地政府想得最多的却是如何走出“白酒经济”。在当地人看来,前面的两个数字,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宁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效。
  跳出济宁看调整:结构调整已成发展关键
  这是一份“倾斜的报表”。“八五”期末,济宁工业企业利税额的40%来自白酒业,41%来自煤炭业,两者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大半壁江山。难怪有人戏言,济宁经济是台“黑白电视机”,“一黑一白”便是其全部家当。
  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脉,基本集中在一两个行业手中,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带来强烈的连锁反应。果然,利润一直高速增长的白酒企业,走到1997年时风云突变。由于消费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国家税收政策上的调整,济宁白酒企业效益发生全面滑坡。以孔府宴集团为例,其1995年的利润高达1.23亿元,而1997年急降至3130万元,到去年仅为123万元。
  济宁市经贸委主任孔宝其透露,进入“九五”以后,济宁经济一反前些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各项指标迅速下滑,1996年全市工业利税增幅比上年下降了5..1%,1997年又比1996年下降了0.1%,工业经济可以说是连连告急。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1998年初,济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抓结构调整。在他们看来,白酒企业效益滑坡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经济领域深层次的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全市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了94.3%;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普遍质量效益不高,传统夕阳产业比重过大。
  跳出经济看调整:政府扮演何种角色
  “要大不大,说小不小,资产不活,效益不高”,多年以来,这些词语一直与济宁工业状况“形影不离”。其实,济宁经济的突出问题与许多地方是相似的,即企业规模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形不成规模经济,没有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对此,济宁的企业很急,政府部门更急。原因很简单,这无疑是此次结构调整的关键。在实施大集团战略、推进企业重组的过程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对此,济宁市委书记贾万志认为,这次结构调整能否成功,关键是要运用市场手段调整,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推进。
  在济宁,原来有3家县里办的纺织厂,不但规模小、工艺落后,而且市场重叠、效益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向规模较大的樱花纺织集团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考虑兼并那3家小企业,政府将全力支持。樱花集团在经过详细市场调研的情况下,整体接收了3家企业,总资产达到16亿多元,形成了22万锭的棉纺能力,去年实现利税9150万元,同比增长一倍多。
  去年以来,通过实施资产重组和授权经营,济宁重组了如意、樱花等五大集团,没有一家是政府硬性撮合的。但与此同时,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的服务,对重点企业集团在股票上市、债转股、重点技术改造等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积极落实分离办社会等政策措施,为大企业集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对于小企业,则努力把它们“放活”,在信用担保、管理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加强服务。对于济宁来说,这次结构调整是一次重要机遇,触动的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还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跳出产业看调整:体制创新如何同步推进
  在不少外人看来,济宁此次结构调整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改变“黑白分明”的产业结构,把重点企业做大做强。而在当地决策层眼中,不能只为调整而调整,一定要通过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实现体制创新的目标。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归根到底要靠改革。而改革的实质就是体制创新。这几年来,济宁一批企业集团的企业制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按照集团化、股权多元化和资产运作市场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创新之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高,原本被视为沉重负担的技术改造,如今已被不少企业看作发展壮大的根本。菱花集团在同行业中首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三零”排放,提高了味精质量和企业效益;孔府宴集团投巨资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其高纯度酒精填补了国内空白。
  所有制结构调整也成了这次调整的“重头戏”。他们建立了产权交易市场,将一批中小企业公开向社会转让产权。这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职工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脱胎换骨,走上了“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之路。通过产权置换,全市有319家中小企业实现了转制,盘活了3.8亿资产。
  对于济宁来说,这3年多来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个颇为痛苦的过程。而如今,他们开始尝到调整的“甜头”。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07.17亿元,同比增长20.26%,实现利润11.92亿元,同比增长43.39%。然而,在当地人看来,这次结构调整才刚刚起步,用市委书记贾万志的话来说:“结构调整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