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二十世纪中国漫画艺术的回顾与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1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
——二十世纪中国漫画艺术的回顾与展望
  黄远林
  如果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谢缵泰作《时局图》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中那些反帝漫画算起,中国漫画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从近代、现代至当代一个世纪的历史。其中又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大时期,正好前后各占半个世纪。总的来说,漫画与时代是同步发展的,中国漫画与中国社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代表性漫画家有广州的何剑士和上海的张聿光、马星驰、钱病鹤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暴露清王朝的腐朽反动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野心,并对在辛亥革命后篡夺革命成果的袁世凯等封建军阀进行了无情揭露,发挥了漫画“醒世”的特殊社会作用。
  “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漫画传单具有极大的革命鼓动性。沈泊尘是“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1924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北伐革命军中的漫画宣传活动蓬勃开展。黄文农是20年代卓有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丰子恺的文人抒情漫画也受到人们的喜爱。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了漫画创作空前大繁荣,张光宇、鲁少飞、叶浅予是此时期代表性漫画家。后来我国漫画界的一些骨干人物如华君武、廖冰兄、张乐平等,都是从30年代开始步入漫画舞台的。1936年在上海举办首届全国漫画展,其中一些描写国难和反映抗日救亡呼声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与此同时,苏区的群众性漫画宣传活动非常活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抗战。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迅速将漫画家们组织起来,派出以叶浅予为领队的救亡漫画宣传队,决心“与日寇作一回殊死的漫画战”。漫宣队到达武汉后,便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在周恩来、郭沫若指导下工作,出版《抗战漫画》半月刊,举办抗日漫画巡展,后经长沙到达桂林等地,成为一支坚强精锐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伍。成都、西安、广州、香港等地也活跃着一些漫画家。抗战后期,重庆成为漫画活动的重要据点。与此同时,在延安及其他解放区的漫画家有华君武、蔡若虹、张谔、张仃、吴耘、江有生等。
  1946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华君武是解放区成就卓著的杰出政治讽刺画家,其创作紧密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代表作有《磨好刀再杀》等。国统区的进步漫画活动,是“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民主运动的组成部分。沈同衡组织的上海“漫画工学团”和以张光宇为会长的香港“人间画会”,都创作了不少反蒋反美漫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有着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影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反右”运动前,漫画创作紧密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及国际上的反帝斗争,由此形成建国后第一个漫画创作高潮。内部讽刺画和歌颂漫画的兴起,是此时期出现的新的漫画创作现象。
  1957年“反右”至1966年“文革”前夕,漫画的发展颇为曲折。在“反右”运动中,一些漫画家被错划为“右派”,使前一时期的蓬勃兴旺的漫画创作局面遭到破坏。漫画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敢再画内部讽刺画,转而去画比较“保险”的国际漫画或歌颂漫画。于是,国际题材漫画创作一度显得异常活跃,并取得突出成就。而歌颂漫画的大批涌现,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应看到很多歌颂“大跃进”的漫画歌颂的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虚假现象,失去作品起码的真实感,也有一些确实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华君武从1959年开始发表大量引人深思的内部讽刺画,反映了漫画家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胆识,有助于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发挥了内部讽刺画的积极作用。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革”,是漫画发展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正常的漫画创作活动停止了,而适应“文革”需要的“造反漫画”则大肆泛滥。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至现在,是中国当代漫画发展繁荣兴盛的时期。首先,漫画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发挥了战斗武器的强大威力,有力地揭露了林彪、“四人帮”的罪恶阴谋和丑恶嘴脸。这也正表明经过“文革”之后,我国漫画的优秀革命战斗传统得以恢复。新时期的20多年,漫画作者和作品多,漫画报刊多,漫画展览多,漫画大赛多,漫画组织和漫画艺术研讨活动多,出版漫画专集和漫画论著多,参加国际漫画大赛多,与国际及海外的漫画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新中国建立前,漫画是反帝反封建的有力战斗武器。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漫画在社会功能上突破了过去的狭隘理解,漫画家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更新,不仅重视发挥漫画的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而且重视发挥漫画的娱乐作用和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等作用(如幽默漫画、科技漫画、广告漫画),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漫画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漫画这个画种所特有针砭时弊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决定了抑恶扬善、弘扬社会正气,仍然是中国漫画所具有的基本品格。因此,有主导的多样化将是今后中国漫画长期发展的总趋势。
  欣赏者的群众性和创作者的群众性,决定了漫画创作必然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反映社会生活和满足广大群众多方面的要求,适应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
  漫画既是美术中的一个画种,也是新闻宣传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新闻报刊是传播漫画的主要阵地。漫画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挥其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只有通过迅速与读者见面的新闻报刊,才能成为可能。漫画的兴起和发展,始终与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不仅仅是艺术形式问题,要使漫画具有中国味,即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必须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考察。中国漫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从适应作品内容的需要出发,注意从社会风俗风情中寻求富有生活情趣的表达方式,学习和借鉴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艺术探索。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中国漫画家必将在更加辉煌的21世纪,创作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漫画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附图片)
 待修的钟丰子恺(作于四十年代)
  难兄难弟吴耘(一九四四年作)
  杜甫检讨华君武(一九六一年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