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叶县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民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24
第3版()
专栏:

叶县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民校
李执中
河南叶县思城乡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社员们的要求,在一九五四年十月成立了民校。这样“以社办学”,解决了学习和生产的矛盾。
社长、副社长、社务委员和各生产队长也都参加学习,并担任了学习的领导工作。为了使学习经常化,社内把学习列入整个生产计划。平时要求社干部不仅要把生产领导好,也要把学习领导好;检查生产时,也要检查学习,把学习列为社员生活检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生产队就是课外学习单位,由队长任学习辅导员,以便在生产的过程中,抓紧生产空隙具体领导队员进行学习。
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生产上实行定时、定质、定量的办法,按季节包耕,平时社员每天的劳动工分由记工员在一天生产后记下来就行了,社员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每五天一次的社务委员会,半月一次的社员大会,多半同每星期的政治学习结合进行。临时有特殊事情,社干部就在学习前研究并作出决议,利用学习后的时间向社员传达和布置。
教学内容,是根据社内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生产上的需要确定的。政治教育方面,除每星期有固定的两次政治课进行社会主义、工农联盟、互助合作等教育以外,还根据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学员的突出思想问题来及时进行教育。如去冬因为庄稼受水灾,社员收入减少,部分社员对社失去信心,生产积极性不高;社内便适当地增加政治课的时间,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去年红星农业社虽然遭受水灾,但每亩年产量仍平均在三百二十七斤,一般互助组、单干户的产量只在二百六十斤左右。经过政治教育和联系实际的算账对比,社员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入春以后又通过支援工业化、支援解放台湾等政治教育,动员社员投资扩大再生产;结果集中了三百五十多元,使农业社能向供销合作社订购双铧犁和化学肥料。生产技术教育方面,民校也能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来进行。如去年冬季配合社内积肥运动,生产教员讲解了高温积肥法、各种肥料的性质、作用以及如何合理施肥等。社员懂得大粪是酸性,草木灰是碱性,混杂起来会减低肥料的效能,就把草木灰都单独存放;认识到草木灰可以帮助庄稼长秆长枝,各社员家烧锅出的灰,都珍贵地保藏下来,大大增加了肥料的来源,仅社员段全生一家去冬到今春就贮存了五百多斤。关于文化学习,按社员的识字基础分别编成高、中、初三班进行。
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把社员学习当成一项福利事业。社员用的书籍、纸张,按谁上学谁拿钱的原则;教学用的粉笔、灯油则由社内公益金中开支。为了组织社内妇女学习,又由社内年纪较大的六个妇女组成一个托儿组照顾孩子。
社内建立了民校以后,政治、生产教育和文化学习都经常了。社员反映:“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仅可以多打粮食过富裕生活,还能学习生产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更正六月二十二日本报三版刊登的“为什么对贪污分子这样信任”一文,最后一段倒数第三行中的“能容忍”三字应删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