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建设“绿色绥化”的战略构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2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建设“绿色绥化”的战略构想
黑龙江省绥化市市长王慎义
  所谓“绿色绥化”,其基本内涵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按照生态学原理,调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逐步建成具有北方特色,融传统美、自然美、现代美于一体的田园式、园林化、生态型的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绿色绥化”的先天优势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呼兰河上游,小兴安岭西麓和松嫩平原腹地,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物种繁多,粮田万顷、水系千条,素有“北国大粮仓”之称,具有良好的环境景观资源。绥化市的经济总体上处于农业主导型和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污染较轻,通过控制治理和加强自然净化,可达到或超过国家确定的标准。尤其是绿色食品产业起步早,开发快,品牌多,规模大。所辖的庆安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北林区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多数县(市、区)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建设“绿色绥化”的目标
  根据现有的优势和条件,力争用5到10年,把绥化建设成生态化、风格化和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哈尔滨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使其真正成为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集散地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具体要实现“五化”——
  城市总体布局科学化。逐步形成以绥化为中心,以肇东、安达、海伦3个县级城市为节点,并与6个县城和40个试点小城镇构成四级城镇结构的集约发展态势。
  城市建设风格特色化。要彻底摒弃千城一面,千楼一貌的现象,向乡土风格、乡土文化转变,多开发一些智能型、田园型、庄园化的居住小区,让外地客人和本地市民进入小区就有一种回归自然,留连忘返的感觉。
  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化。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封闭绿色向开放绿化转变,由低点绿化向高点绿化转变,由政府绿化向全社会绿化转变。通过自然环境的改善,达到城市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最佳效果。
  城市产业要素系列化。建设“绿色绥化”,不仅仅是追求一种淳朴的回归自然,而是要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重点抓好“三型产业”。一是生态型工业。二是生态型旅游业。三是生态型高科技产业。
  城市功能配套化。全面加大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环卫、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划到2010年末,总投资15亿至20亿元以上,完善公路网化,供水、排水、环卫设施,集中供热、液化石油气管道供应等工程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