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跨出传统农业的“篱笆墙” 烟台实施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3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跨出传统农业的“篱笆墙”
 烟台实施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
  本报讯山东省烟台市把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总抓手,精心组织,重点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玉米育种基地,无毒苗木繁育基地,红富士苹果、大樱桃生产基地,蔬菜出口量名列全国第一,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3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4元,出口各类农产品60多万吨,创汇7亿多美元,成为国家级创汇农业示范市。
  烟台市从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加大了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使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1995年的34∶66到2000年调整为25∶75,特别是果品、蔬菜迅速发展,全市果品面积达到323万亩,蔬菜130多万亩,产量分别达到306万吨和350万吨。全市规划了农田、果园、林业山滩和浅海滩涂“四个100万亩”农业开发开放区,作为全市农业对外开放的基地,对外广泛招商,对内大做“引洋、养野、串季、仿古”的农业开发文章,使全市农业产品结构呈现出特色迭出的新局面,蔬菜、水产、苹果、大樱桃等都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烟台市大力发现、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带千家万户,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占领一方市场,带动一批农户,振兴一方经济。几年来,全市坚持实施“412”工程,即市里抓40个龙头企业,每个县抓10个龙头企业,每个乡镇抓两个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品加工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300多家,过亿元的30多家,初步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宗卫东刘明光张启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