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苏联科学院代表团离开北京回国 离京前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访华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24
第4版()
专栏:

苏联科学院代表团离开北京回国
离京前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访华观感
据新华社讯 苏联科学院代表团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二十三日离开北京分两批返国。
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团长巴尔金院士,团员——别捷赫金院士、科斯琴科院士、塔纳纳耶夫通讯院士、沃罗宁教授和阿斯塔菲耶夫研究员等乘火车返国。到车站欢送的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伯达、张稼夫、竺可桢、吴有训以及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在京科学家等八十多人。
代表团团员——格拉西莫夫院士、别洛乌索夫通讯院士、米舒斯金通讯院士和契尔卡申研究员乘飞机返国。到机场欢送的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科学家等三十多人。
代表团离京前夕,中国科学院举行了送别宴会。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京科学家等一百多人出席了宴会。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苏联科学院代表团二十二日下午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访华观感。
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院士他首先代表全体团员表达了他们在访问中国期间所得到的共同印象。他说: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中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把中国的科学事业推向前进;不论是科学部门或工业、经济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规模都很大,工业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看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工厂和一些在苏联也少有的新式车间。这位从事科学工作已有四十多年的杰出的冶金学家特别提到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和其他一些新型工厂的名字,他指出这些工厂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这位曾经两次荣获斯大林奖金的老科学家兴奋地说:我们代表团的团员们感到惊奇的是:中国科学院、政府产业部门以及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机构是发展得这样迅速;经费和设备是这样的充足;大批青年正怀着无限热情走上科学工作岗位,他们为了掌握复杂的科学技术,在研究工作中表现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我们感觉到凡我们所接触的中国科学家和劳动人民在自己国家的建设事业中都发挥了无限的热情。
巴尔金认为目前中国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是:生物学、农学方面基础较好,但有些科学的基础却很薄弱,例如矿藏的勘探和开采;目前中国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大批新生力量,但领导研究工作的科学干部则较少。
地质学家别洛乌索夫通讯院士说:中国正在大规模地进行着的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工作正掌握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的科学家和勘探人员手里。他估计中国在许多地区埋藏着尚未发现的宝贵的矿藏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他说他们代表团中的地学专家已和中国科学家讨论了怎样有计划地开发这些资源的问题。
微生物学家米舒斯金通讯院士说:中国的微生物研究工作在解放前只限于医学微生物方面,而且力量很小,解放后中国科学家在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展到农业、土壤学和食品工业等方面。他特别提到中国在抗生素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他说中国在医学微生物研究工作中的成就已使中国人民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大降低。
化学家塔纳纳耶夫通讯院士说:中国在化学方面的进步是很大的,例如在分析化学方面使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的研究已有很大的发展;在无机化学方面也进行了理论的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例如利用矿物肥料的新方法等,并已应用在工业生产中。
生理学家沃罗宁教授说:他和生理学家契尔卡申感到中国生理学家在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成就。这里他提到了关于高温对有机体各种机能的影响、神经系统对瘤肿的影响、电生理学现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认为中国对生理科学是很重视的,特别是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研究。
东方学家阿斯塔菲耶夫很关心中国的历史研究工作和经济学研究工作。他说:中国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已有了不可辩驳的成就。他指出中国的历史研究工作由于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已打下了科学的基础,因而使这门科学得到了很大发展,他认为这方面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人的著作中。
他们的谈话都指出:中国科学的基础一般说来虽然比较薄弱,但有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关怀,有着良好的工作条件,有着热心地从事祖国科学事业的大批科学工作者,所以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很迅速的,它有着非常伟大的前途;中苏两国科学家的合作对发展两国科学事业,保卫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最后,担任代表团秘书的生理学家契尔卡申在谈话中对中国政府和科学界给予代表团的热情招待,表示衷心感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