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改进作风由“细节”开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3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直言录

改进作风由“细节”开始
周士君
  讲话冗长,办事拖拉,应酬繁多,作风疲塌,一直是一些党政干部间流行的通病和痼疾。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长呼短吁;有不少立志改革者,奋而整治,既要搬文山,又要填会海,可效果都不甚明显,所以一些人或老老实实地随波逐流,或悄没声息地偃旗息鼓。结果呢?文山依旧有,会海仍未平。
  如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同时还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参加各种名目的应酬性庆贺、剪彩和迎来送往活动。”这既从“原则”上做了规定,又从“细节”处让人容易把握,以确保把改进作风落到实处。据《报刊文摘》报道,辽宁省在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时,既将浪费时间提高到就是浪费生产力的高度,又着重抓其“细节”,突出整治政府公务员缺乏时间观念的各类恶习。如会见客人不准超过30分钟,宴请客人包括外宾不准超过50分钟,汇报不准超过15分钟,对其他人汇报的评论发言则不准超过5分钟。将官员的行为以文件或规章的形式规范化,使得整治工作有条文可依,有规章可循,也更易操作和着手。如此整治,可能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小题大做。但是,这些措施,注重从“细节”上做文章,避免了以往“空对空”的应付,对机关痼疾而言,毕竟是动了真刀真枪。
  之所以说其动了真刀真枪,是因为还没有哪个省把官员们的疲塌拖拉之风能提高到浪费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哪个地方针对官僚和形式主义作风以规章的形式定量和限时。如今,在一些官僚及衙门习气较盛的地方,依然能看到不论大事小事,汇报起来大一、二、三、四,小(一)(二)(三)(四),中间还套着1、2、3、4和a、b、c、d,遇着能侃的主儿,内容还会更繁多,层次还会更“丰富”。而若是再往酒席间一坐,可能就酒不再论巡,菜更不再按味,那酒不至烂醉、菜不吃个腻味可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别说招待外宾限时50分,即使招待内宾,哪怕是单位间的“自我招待”,50分钟,100分钟,200分钟,够吗?恐怕很难说。
  精简才能高效。试想,连奥运会如此浩繁的工程,申办陈述也仅仅半个多小时,而联合国一些会议发言甚至被限定在数分钟之内。而我们那些泡会族呢,一点小事都要“背景”、“意义”和“措施”一一讲到,“动员”、“实施”、“总结”都不能少。如此拖拉怠慢,浪费的不是生产力又是什么?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必须把总体要求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这也同样告诫我们,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歪风,既要把握整体,更要关注“细节”,在整体上立足,在“细节”处下刀。只有具备了这种务实的态度,革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之类的恶习,才不至于走过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