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班长”与“家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3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班长”与“家长”
赵光武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这对于一个党委会的书记来说,就有一个必须正视并努力解决好的问题,即要当“班长”,而不要当“家长”。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毛泽东的比方,明确了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的职责。众所周知,班是军队最基本的战斗单位。在一定意义上,战斗的胜负,直接取决于战斗班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班长的作用实在大得很,班长的担子实在重得很,当好班长实在不容易!
  那么,党委书记怎样才能摆正位置,当好“班长”呢?换言之,党委书记当“班长”不当“家长”,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发扬民主,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民主作风是党委书记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民主风气也是检验一个班子团结状况和战斗力水平的试金石。书记既然是“班长”,就要发扬民主,搞群言堂,重大问题交由集体讨论决定,这样才能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否则,大事小事书记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揽权专断,那就不是“班长”,而是“家长”了。“家长”思想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家长制同党的民主集中制格格不入。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书记只有集思广益,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开展工作,指挥大家跳“集体舞”,而不是唱“独角戏”,班子这台“晚会”才能热烈,才能多彩,才能有吸引力。
  以身作则,切实成为“一班人”的表率。战斗中,班长的位置在前面,而不是在后面;班长的职责在于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而不是跟在后面督阵。如果班长像“家长”那样,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滥发号令,不但自己会丧失威信,而且班子也会丧失战斗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严于律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做楷模,当表率。有道是“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班长做好了,队伍自然也就整齐了。要知道,班长喊“跟我来”的威力远远大于喊“给我上”的威力。
  遵章守纪,带领“一班人”严格落实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治党,靠什么?靠制度。落实制度,书记责无旁贷。当好“班长”,就要带头按照党的规矩办事,带头生活在组织中,带头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那些无视党的纪律的人,那些对党委制定的制度、规定想执行就执行、想抛弃就抛弃的人,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朝令夕改的人,是当不好“班长”的。
  以诚待人,在“一班人”中大力提倡谅解、团结和友谊。大家在一个班子中工作,既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也是一种缘分。在班子这个集体中,“班长”应当胸怀全局,知人善任,以“老大哥”的胸怀、度量和亲情对待班子成员,同班子成员推心置腹地交谈,亲密无间地共事,齐心协力地奋斗,并且无微不至地关心班子成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工作中建立起友谊,工作就更好干了。正如毛泽东所告诫的:“书记和委员,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区党委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工作做得如何,班子状况怎样,同‘一把手’的关系很大,因而必须对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当“班长”而不当“家长”,这既不是个性格问题、态度问题,也不仅仅是个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问题,而是个立场问题、原则问题、政治素质问题。摆正个人和组织的位置,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不仅关系到班子的团结,人际关系的和谐,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关系到班子决策的成败和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弱,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